中国青年报:自主招生联考“绑架”尖子生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青年报:自主招生联考“绑架”尖子生 2月19日,6万余名考生参加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进行的“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图为上海电视大学考点外,考生家长在等候自己的孩子。本报记者 周 凯摄 争夺名校“入场券”最激烈的群体,可以“裸”考,不敢“裸”分 自主招生联考“绑架”尖子生 距离全国统一高考还有3个多月,围绕着名牌大学和尖子生的竞争却已鸣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陪考”的家长们在考点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周边的餐馆人满为患——类似的场景在全国30多个城市同时出现。而这种景象以往只会出现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期间。 2月19日和20日,20所几乎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大学分为两大阵营,相继举办了自主招生考试。一派是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校,另一派是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13校。 “裸考”:无需备考 2月20日,直到晚间20时30分以后,守在南开大学第二主教学楼外的人群才开始退散。这是2011年北京大学等13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联合笔试的天津考点。全部科目的考试始于12个小时之前。 天津塘沽一中学生程宇骁在父母的陪伴下离开考点。“我就是‘裸考’”,这个戴着近视镜的18岁男孩轻松地说。 他所说的“裸考”指的是没有备考的考试。这是自主招生联考与全国考生旷日持久备战的高考所不同的地方,它很难通过重复性训练来获得成绩的提高,不容易“备考”。 上海七宝中学学生郑珣兰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没有特别复习,平时怎么学习,应对联考也一样。” 对很多学生来说,联考宛如高考的模拟和预演。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龚雪颖说,这是一次开阔眼界的机会,“可以看看自己到底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让他准备考试,他话比你还多。”天津一名考生家长这样形容儿子对于联考的态度。她的儿子就读于天津一中,报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学老师们也早就提醒,不用准备,就看平时的积累。“没法准备,因为跟平时考试不一样。” “不一样”之处还表现在各校不同的选材标准。这位家长举例说,班里有学生的成绩足以报考北大,却在南开的自主招生中被淘汰,这表明选拔标准是很难用平时成绩来估算的。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陶正苏指出,高考要照顾的面很广,包括地域、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差异,“顶多在最后一两道大题有些难度”,因此“高手没有区分开来”。名校选拔生源,需要区分度较高的考试,因此难度略高于高考是正常的。 他说,自主招生考试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通过大量训练获得的解题能力,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在环境和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想象力、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烤肉串”:不敢不考 然而,无需备考并不意味着人们面对联考就能放下心来。 程宇骁获得了“华约”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北约”中复旦大学的考试资格,这使他不得不参加两场联考,比其他考生要辛苦一些。实际上,更早之前,他已经幸运通过了南开大学面向天津学生自己组织的考试。 不过对他来说,取得更多名校的自主招生资格是必要的。 一旦在自主招生考试后得到认可,考生将有机会在高考录取成绩上获得一定的优惠,这是自主招生的诱人之处。例如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介绍,自主招生加分有多个档次,最高可达60分。也就是说,经过认证的考生即使在高考中未达清华录取线,最高可以给自己的成绩加上60分,再与“裸分”考生去竞争,录取机会自然大增。 某种意义上来看,自主招生联考比全国统一高考的竞争更为激烈——根据清华等校发布的情况,参加角逐的人数仅占全国考生的百分之一左右,不足以构成主流;但由于自主招生是经过个人申请、中学推荐以及门槛颇高的资料审查后确定考试资格的,能够参与的学生都属于佼佼者,这是争夺名校“入场券”最激烈的群体。 “关键时刻,就算只差1分也能改变命运啊。”天津的一群家长在考点外感慨。 抱着“多多益善”的想法,一位上海家长让儿子一共参加4场自主招生考试,复旦大学自办的“千分考”,“北约”联考,“华约”联考,以及将于下周举行“卓越联盟”联考。 “哪所学校要我们,就去哪所学校,因为我填的学校都是好学校。”她说:“我对我儿子说,他现在就是根‘烤肉串’,连考四场,肯定是要‘考’糊的。只要有一场不‘考’糊,就可以了。” 同样为了增加机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黄天意参加了复旦的“千分考”、“华约”联考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自主招生,连续3个周末都要参加考试。她感到“确实有点累”,但这种赶考,同时让她有一种“离梦想更近一步的满足感”。 在湖北人刘先武看来,让女儿参加“北约”自主招生考试是一种无奈之举,是“跟风”,主要是为了给女儿考上心仪的学校加一道“保险”。 刘先武的女儿刘玥在湖北省襄樊五中读高三,成绩排在年级第二,高考目标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密切关注高考动态、被家人戏称为“网上教育部长”的刘先武,将联考视为“插曲”,而高考才是真正的曲目。 刘先武并不希望自主招生的范围不断扩大。他说,自主招生的出发点本是选拔那些有特长、但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不能进入心仪大学或合适大学的人才。但目前看来,这个目标并不能达到。 在考前,刘先武就为女儿打好了“预防针”:不问考试结果,正常准备高考;不再参加其他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 在联合考试的同时,竞争也在同盟内部打响。参加“华约”考试的天津一中一名学生比别人要轻松得多。这名学生的父亲形容,这次考试只是“走过场”。他有些夸张地说,哪怕孩子只是写上名字,交个白卷,也铁定会获得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名额。 他自豪地说,孩子2010年暑期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学生暑期学校,被校方看中。双方“签了协议”,只要高考填报清华金融专业,就会获得约定的自主招生加分。 据他介绍,北京大学也来争取过。“北大的条件不够优厚,不能选专业,加分也才20多分”,因此在两校的争夺中,家里选了清华。 “三国杀”:公平之战? “北约”与“华约”,如果算上一周后的“卓越联盟”9校联考,名校的生源大战还是第一次以三大联盟对抗的形式出现,有人戏称为“三国杀”。 要参与“三国杀”,那些不在大城市的考生“赶考”更加辛苦。一位从外地赴沪赶考的家长说,家人是提前两天来到上海的,早在春节前就订好了住宿宾馆,连续考了两天,下周末还要再考。但是,“孩子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已经很不容易,我们做家长的一定全力支持,做好后勤工作”。 对于引发议论的自主招生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生不利的说法,很多家长表示赞同。湖北省沙洋县的吴先生说,无论“华约”还是“北约”在报考时大多要求获得全国性竞赛奖或省级竞赛奖。而这些竞赛大多比的是动手、制作能力,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学生获奖的可能性就不大,甚至连参加这些竞赛的名额也受到限制。所以从一开始,这些学生就可能连报考的机会都没有,不是想报就能报的。 “招生弹性越大,越不公平。”这是武汉考生家长李先生的观点。 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则表示,现在媒体有一种错误倾向,总是说自主招生减少了农村考生的机会,实际上,大学在自主招生方面反而可以用自主权扭转一些情况。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09年,上海交大在江苏省预录取的考生中农村户口考生的比例,要高于通过高考录取的农村户口考生的比例。 他表示,有些“板子”不应打到大学身上,而是基础教育的问题。目前在上海交大,农村户口的学生确实少于城市户口的学生,“因为考试没有办法区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 在近几年的自主招生中,陶正苏发现,一些均衡教育做得好的省份,比如江苏、河南等地,招收的一两百名学生可能就会来自100多所中学,而在有些地方招收的学生可能有一半都来自一所中学。 不过,陶正苏也坦言,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学没有完全意义的自主招生权,因此有些想法还无法实现,他举例说,哈佛大学每年都会招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学生,甚至还会到一个小岛去招收一名学生,就是为了保持生源的多元化,“我们也希望今后能做到这一点。” 在设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北约”考点,该校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刘进忙着向家长发放“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实施效果调查与评价”的调查问卷。他从2006年就开始关注自主招生考试政策。 刘进提出,自主招生考试到底是为了公平,还是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如果是后者,不必太介意学生的来源。但他同时认为,随着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当达到两个20%的时候——招生录取比例达到20%、开展自主招生考试的学校数达到20%,一定要关注公平问题。目前自主招生的话语体系都是“城市”的,无论是琴棋书画的特长竞赛还是以演说为主的面试环节,都将农村学生置于弱势地位。 其次,他认为,目前国内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的视野还太窄,可以参照国际上比较好的做法。比如笔试题目能否导向素质教育。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否所有学生都需要面试?自主招生的运行成本很高,他赞同大学自主招生联盟的做法,可以节省一定成本。 他还特别指出一点,目前自主招生的考生进入大学后,身上的“自主招生”痕迹基本被抹掉,大学提供的还是和普通学生一样的“菜”。(张国 周凯 甘丽华 实 习 生 袁悦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90b5bf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