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元宵节习俗介绍

时间:2022-04-02 20:1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建元宵节习俗介绍

福建元宵节习俗:罗坊走古事 在闽西连城县罗坊,元宵节有一种叫做走古事的大型民间祭祀活动。 走古事是当地村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开展的一项民间活动,但实际上是一场具有娱乐性质的隆重狂欢,被称为山村狂欢节。以村民房族为单元,每年设置7个古事棚,每个棚内有两名男童打扮成文臣武尉,由66名男少年轮流扛抬着,先后在旱地和淹脐的河中比赛奔走,场面激情喧闹。 最为精彩的是,古事在当地的云龙河中竞跑,人们全身湿透,还情绪激昂地奔驰在深浅别一的河道上,据说即使天寒地冻也一样要在河里跑,足下的浪花溅起了云龙河两岸观众的喝彩。 连城县是中国客家县份之一,客家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活动以内容多和精巧而著名海内外,有游大龙、走古事、游花灯、烧炮、犁春牛、游大粽、祭公太等。连城民俗活动原汁原味,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 建元宵节习俗:灯会和灯猜。 旧日福建,大体说来,从正月初九起,灯市便开始喧闹起来,正月十三日后几乎可见各居家门前都挂出花灯。 元宵节给新嫁女送灯,是旧日福建的习俗,各地送的灯品式样别尽相同,但目的一样:为了添丁。福州一带已嫁女未生男者,娘家多于正月初以观音送子灯送之,是谓送丁;嫁后已生男者,娘家可送各式的灯,谓添丁仔。闽南各地给新嫁女送的是一对白芙蓉灯,给嫁后已生男者则送一红一白的。灯内点有蜡烛,弄不行会把灯烧了。花灯失火,通常被视为喜事,叫出丁.白灯失火视为生男吉兆,红灯失火视为生女吉兆。那固然是人们一种愿望的表达。 闽南一些地点,比如漳浦等地,灯节中还有一叫穿灯足的习俗,即在元宵夜里,村中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和当年生男孩的小媳妇,必须穿红着绿,装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岁大的老妇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说吉利语,从大祖词堂的灯棚下走过,一展风采。其因此如此做,目的在于向祖宗也向乡亲介绍新媳妇。至于已生男孩的小媳妇也过灯足,在于告慰祖宗。 灯节期间各地都喧闹特别,有几个地点特别喧闹,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门街,基本上买灯、送灯、看灯最集中的地点。灯的种类甚多:走马灯、关刀灯、莲花灯、兔子灯、骰子灯、钞票鼓灯、薄饼灯,无奇不有。 旧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种桔灯(与吉丁近音),用纸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状简朴慷慨,民众多爱欣赏。另外还有一种确实桔子灯,用较大的鲜桔皮制成。做法是在近蒂处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壳,再用小铁丝札一烛托,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蜡烛,将蜡烛点亮。桔灯烛光透过红红的桔皮,通明绚烂,成为一件具有实物美感的艺术品。曾有人写诗赞道:何人剖桔空中点,胜看莲花大盏灯。 灯节期间,有些地点叠灯为山,人称灯山或鳌山。这鳌山开头不过一些有钞票的富贵人家所张设,任人欣赏,后来更多设在寺院、神祠或闹市路口,让更多人看喧闹。鳌山中除了干姿百态的大小花灯之外,多还摆设一些名贵的手工艺品、古董等加以点缀装饰,构成鳖山胜景,甚为壮观。 灯节中的舞龙灯,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龙灯长数1O尺,有头有尾。龙身有九节或十一节,以长帛彩绘鳞甲披盖其上,各节燃蜡烛,前导一灯球,由十数人手执舞弄,屈曲盘旋,随灯球而上下,前后敲锣打鼓以壮声势。龙灯于元宵夜在街头巡回,谁家有放鞭炮以示欢迎者,即进入该家庭院舞弄,让人们欣赏,舞毕主人以薄礼相送以示酬谢。这种舞龙灯,福州人称为舞太平龙灯。舞龙灯的龙灯,由各地寺院札制,节后收入庙中.


年重加修饰后再用。 灯节中还有一种灯猜颇受欢迎。灯猜也叫猜灯谜或出灯猜。谜语之题材,大体说来有几大类,一是古书中的语句,二是人物、地方、词牌、剧目等,三是动植物、器具、谚语、成语、术语等,四是字,五是别属于上述的其他内容。各条谜语的谜面多注明属于什么格,以提示和启示猜谜者。 建元宵节习俗:捞油锅 一口大铁锅,锅中放入2.5公斤花生油,下面燃着柴火,油烧沸后,将一簸箕农家做的白色米米反放入油锅。10多分钟后,白色的米米反慢慢炸成了深棕色。米米反炸熟后,有两位五六十岁的村民双手伸入滚烫的油锅里将米米反捞起,并分发给观众,观众当场把米米反吃掉后,证实米米反已炸熟。而捞油锅表演者的双手却未有任何损害。 建元宵节习俗:赤足上刀山 当日一大早,寂静的小山城沸腾了起来。 在县体育场中央,早早竖立向来径20多公分、高约8米的杉木柱,36把长35分的钢刀磨得闪闪发光,分别插在木柱两侧。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今年已61岁的兰如柱老人光着手足,开始上刀山。围观群众屏气凝神,看着老人一步步踩着刀刃往上爬,最后老人成功登顶,围观群众别禁大声喝彩。 继续中湍村3名一般村民一一脱掉鞋袜,用同样的办法上到柱顶。让人惊讶的是4人下来后手足丝毫无损,而那钢刀却锐利无比,看一眼就使人毛骨悚然。 农闲田里摆着两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块用红布包着的长近2米、1米的松木板,板上每隔两厘米钉一枚8.3厘米长的铁钉,共钉2300多枚,锐利的铁钉尖头向上露出2米左右,这算是锥床。随着一声声吆喝,兰如柱老人脱去鞋袜,迈着小步徐徐走过锥床。之后他先后抬起左右足,显示足底未受任何损害。据说,这项绝活已失传上百年,今年在文化节上才重现江湖。 元宵节民间绝活村的介绍: 闽西自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始置汀州府以来,成为客家民系形成、进展、壮大的历史舞台,客家文化积淀丰厚,民间文化传承久远,民间绝活层出别穷。而中湍村,则是一具以民间绝活著称的山村。 中湍村,是一具距离县城30余公里,人口逾千,以兰姓为主,历来以民间绝活著称,充满奇特色彩的小山村。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是该村的醮会日,凉快一次民俗表演,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节目。而今年的客家文化节,他们更是将这些绝活,带到县城,让人大开眼界,其中六旬老人兰如柱表演的过锥床失传近百年后首度重现江湖。 往常都在村里演,如今面对这么多人,一点都别胆怯!兰如柱,今年61岁,是中湍村一一般村民。在文化节上,参与了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四项绝活的表演,自然成了众人观注的焦点。 为了表演绝活,平时有没有进行特殊的训练时,没有,寻常还要下地种田呢!身材瘦小的兰如柱老人腼腆地说。据悉,这些参与表演者基本上中湍村一般村民,平日里大伙儿都有活忙,不过在每年的醮会日,表演一下,让大伙喧闹喧闹。 中湍村绝活还有:掌心燃放鞭炮,即一老人将鞭炮放在掌心劈劈啪啪燃放却双手无;鞭炮缠颈燃放两老人将2米长的大串鞭炮缠在颈项上燃放安稳无恙。往常中湍村的民间绝活还有竹篮挑水、草席撑船等,现均已失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def1d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