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程说课稿 各位专家、同事:你们好! 下面我从课程简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情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课程特色和课程改革设想 六个部分说明《护理学导论》课程的设计。 一、 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的一门启蒙课程,也是密切联系基础医学、人文科学和护理科学的桥梁性课程。《护理学导论》第三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而全面地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以及在这些理论及模式的指导下如何应用护理程序来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需要。为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学生在以后的内、外、妇、儿护理专业学习及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护理学发展历史和不同阶段的护理特点、当代国际护理发展趋势 理解:护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目标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内涵 掌握:护理学相关学科的理论内容并在护理实践中加以应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并能在生活学习中灵活运用。 (2)熟练掌握护理工作方法—护理程序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 3、情感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有效沟通的能力。 (3)热爱护理专业,有同情心、责任心、爱心,合作的团队精神,乐于为病人服务。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护理学导论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 护理学导论与护理学基础同步开课,将护理的理论与具体的护理技能相联系,安排学生临床见习,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组织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考试,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衔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2、以学生主体,体现以人为本 课程教学在设计方法、组织形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临床问题的模拟情境,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评判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探究护理的问题、原理与方法,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主要起导向、点评、总结的作用,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3、实施情感培养,增强学生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护理情感的体验与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为病人服务、热爱护理工作的情感,引导培养牢固的专业信念。 4、加强课程教学质量控制 通过领导听课评价、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课程考核等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质量控制。 1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 通过分析护士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我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对于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护理理论、护理程序、人际沟通与健康教育、护理工作中的伦理与法律重点学习,卫生服务体系一章内容在护理管理中讲述更细致,因此此部分内容做简单了解。护士素质与礼仪规范一章内容与护理礼仪中的内容重复,留作护理礼仪学习内容。 (二)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际沟通、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 本课程的难点:课程的难点为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决办法:在教学内容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将不同的护理理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联系临床实际,变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理解。对于护理程序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层层剖析,深入讲解,将理论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资源 师资:我校护理学教师均为双资格教师,进行理论授课的歇到临床工作。因而保证了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教学效果。 教材:《护理学导论》是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该教材以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需要为出发点,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护理学基本概念的具体内涵为框架进行内容编排。观点准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练、内容翔实并反映护理的国际国内最新动态和趋势。此外教学过程中还参考了其它多本教材。《护理学导论》戴肖松 高占玲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护理学导论和基础护理学》王艾兰 夏立平主编。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 2、病例引导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典型病例与护理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空间尽早接触“临床病人”,通过课堂讨论、反思提升等一系列的思维加工,从不同的护理角度逐步展开学习,在探究中萌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开拓思路,形成强烈的整体意识、参与意识。 3、角色扮演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扮演护士和病人的角色,使其在亲身体验中了解护理对象的身心痛苦以及渴望帮助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帮助病人、服务病人的心理驱动力,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素质。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 教师授课时,结合授课对象学情分析,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2、开展职业资格考试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护士资格考试。通过考证的督促,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392c39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