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咏蚕,动物形象善寓意》

时间:2022-04-09 15:1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唐诗咏蚕,动物形象善寓意》



在咏蚕唐诗阵营中,谁为状元榜眼探花?

读唐朝蚕诗和蚕妇诗,将于濆《野蚕》列为雄唐第一蚕诗。全篇为:“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诗人通过“蚕丝茧”将“我你(尔)他”的关系呈现给读者,以倡导公益思想,关注弱势群体理念出群夺冠。《野蚕》应是于濆关注社会民生好诗歌。

然而,蚕作茧自缚能不能获得新生,太难推测了。所以金蛋仔接受“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意。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让李商隐的《无题》成为唐诗咏蚕名篇。因此金蛋仔将李商隐《无题》列为榜眼,全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许多读者赏析赞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情语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联诗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特别是前句的“丝”运用双关语,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的艺术形象,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丝”让读者联想到“相思”、“情思”、“思念”------

将列为探花的是蒋贻恭作《咏蚕》,全篇:“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前两句描写“蚕绩”,从桑蚕到丝蚕流程,由缫丝进入作坊生产,第三句到丝绸穿用,丝丝皆辛苦,末句似乎表达诗人的抱打不平,抱怨和讽刺“著者”价值观,忘记蚕丝的贡献和蚕女蚕妇的奉献功劳,却贪婪依附绫罗绸缎上的绣花。蒋贻恭《咏蚕》引导认识价值论,可为独创,名列前三甲。

关于唐朝蚕诗,金蛋仔自己选读如下。

王建《簇蚕辞》:“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白居易《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司马扎《蚕女》:“养蚕先养桑,蚕老人亦衰。苟无园中叶,安得机上丝。妾家非豪门,官赋日相追。鸣梭夜达晓,犹恐不及时。但忧蚕与桑,敢问结发期。东邻女新嫁,照镜弄蛾眉。”

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杜荀鹤《蚕妇》:“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金蛋仔读于濆的《野蚕》,还是此诗饱含诗人的人道精神。丝喻思,借蚕丝喻情思,作者的情思是什么?“我愿均尔(你)丝,化为寒者衣。”于濆恐怕是最早赞美蚕丝对人类做贡献的诗人吧。 量读,选择下列唐朝诗篇,诗文中有咏蚕诗句。

《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几处折花惊蝶梦,数家留叶待蚕眠。藤垂宛地萦珠履,泉迸侵阶浸绿钱。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含烟。”(包何)

《新夏东郊闲泛有怀袭美》:“迟于春日好于秋,野客相携上钓舟。经略彴时冠暂亚,佩笭箵后带频搊。蒹葭鹭起波摇笠,村落蚕眠树挂钩。料得祇君能爱此,不争烟水似封侯。”(陆龟蒙)

《变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其一:“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倾筐对空林,此意向谁道。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祸亦不在大,福亦不在先。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苏涣)



1


《簇蚕辞》“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王建)

《织妇词》:“织夫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元稹)

《员峤先生》“员峤先生无白发,海烟深处采青芝。逢人借问陶唐主,欲进冰蚕五色丝。(徐凝)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诗句:“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鲍溶)

《采葛行》诗句:“殷勤十指蚕吐丝,当窗袅袅声高机。织成一尺无一两,供进天子五月衣。”(鲍溶)

《织绫词》:“去年蚕恶绫帛贵,官急无丝织红泪。残经脆纬不通梭,鹊凤阑珊失头尾。今年蚕好缲白丝,鸟鲜花活人不知。瑶台雪里鹤张翅,禁苑风前梅折枝。不学邻家妇慵懒,蜡揩粉拭谩官眼。(章孝标)

《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吴女秋机织曙霜,冰蚕吐丝月盈筐。金刀玉指裁缝促,水殿花楼弦管长。舞袖慢移凝瑞雪,歌尘微动避雕梁。唯愁陌上芳菲度,狼藉风池荷叶黄。”(陈标)

《车遥遥》:“东方曨曨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闺门半掩窗半空,斑斑枕花残泪红。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桑间女儿情不浅,莫道野蚕能作茧。(张祜)品读“蚕—茧—丝”——思(思恋、思念、情思)

《边城寓题》:“孤蹇复飘零,天涯若堕萤。东风吹痼疾,暖日极青冥。蚕市归农醉,渔舟钓客醒。论邦苦不早,只此负王庭。”(薛能)

《嘉陵驿》“尽室可招魂,蛮余出蜀门。雹凉随雨气,江热傍山根。蚕月缲丝路,农时碌碡村。干将磨欲尽,无位可酬恩。”(薛能)

《弃妇》:“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傍见花发,似妾初嫁时。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昨日惜红颜,今日畏老迟。良媒去不远,此恨今告谁。”(刘驾)养蚕与弃妇的关联。

《采桑妇》:“为报踌躇陌上郎,蚕饥日晚妾心忙。本来若爱黄金好,不肯携笼更采桑。”(汪遵)

《自叹》:“春蚕未成茧,已贺箱笼实。蟢子徒有丝,终年不成匹。每念古人言,有得则有失。我命独如何,憔悴长如一。白日九衢中,幽独暗如漆。流泉有枯时,穷贱无尽日。惆怅复惆怅,几回新月出。”(邵谒)得失之论;蟢子,即喜蛛,一种细长蜘蛛,民间以为是喜庆的预兆。

《春日有感》:“我心如蘖苦,他见如荠甘。火未到身者,痛楚难共谙。但言贫者拙,不言富者贪。谁知苦寒女,力尽为桑蚕。”(邵谒)寒女与桑蚕的关系。

《寒女行》“寒女命自薄,生来多贱微。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养蚕多苦心,茧熟他人丝。织素徒苦力,素成他人衣。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终日著罗绮,何曾识机杼。清夜闻歌声,听之泪如雨。他人如何欢,我意又何苦。所以问皇天,皇天竟无语。”(邵谒)

《漫题》三首之二:“齿落伤情久,心惊健忘频。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司空图) 《贫女》:“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李山甫)

《采桑女》:“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



2


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唐彦谦)

《采桑女》二首:“渡水采桑归,蚕老催上机。扎扎得盈尺,轻素何人衣。”“采桑知蚕饥,投梭惜夜迟。谁夸罗绮丛,新画学月眉。”(王周)

《偶作》五首之一:“谁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国。谁信鬓上丝,茎茎出蚕腹。尝闻养蚕妇,未晓上桑树。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蚕蛾为蝶飞,伪叶空满枝。冤梭与恨机,一见一沾衣。”(贯休)

《和卓英英锦城春望》:“蚕市初开处处春,九衢明艳起香尘。世间总有浮华事,争及仙山出世人。”(眉娘)

《怨王孙》词:“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韦庄)

唐诗里的蚕,含义众多,有家蚕、野蚕、桑蚕、柞蚕、蓖麻蚕;蚕子、蚕纸;有时可以表示季节时候,有时表示蚕丝、蚕茧、蚕蛹、蚕蛾;还有“蚕食”、“蚕绩”、“蚕饥”、“蚕眠”喂养;又有“蚕山(蚕簇)”、“蚕箱”、“蚕箔”养蚕器具------,再选读几条唐诗咏蚕诗句如下。

《凉州行》诗句:“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王建)

《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诗句:“蚕殷桑柘空,廪实雀鼠稠。”(长孙佐辅) 《宫词》诗句:“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花蕊夫人) 《寄房千里博士》诗句:“春风白马紫丝缰,正值蚕眠未采桑。”(许浑)

《春野行》杂言诗句:“草浅浅,春如剪。花压李娘愁,饥蚕欲成茧。”(温庭筠) 《猎骑辞》诗句:“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温庭筠)

咏蚕诗词,使读者大开眼界,除了唐诗之外,历代都有咏蚕文学作品,下载几篇如下:

宋朝张俞(一说无名氏作)《蚕妇》:“昨日入城市(一作郭),归来泪满巾。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元朝有王冕作《蚕作茧》“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清朝陈授衣《养蚕》“蚕娘养蚕如养儿,性知畏寒饥有时。篱根卖炭闻荡桨,屋后邻园桑剪响。 金蛋仔读唐朝咏物诗,趣在见物要见人。或是拟人物化,或为品格精神。若悟出诗理,就是阅读收获。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524a5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