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其一)赏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积极用世,执著追求 李白——《行路难》(其一)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贵。斗:古代一种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十斗等于一石(dàn)。珍馐:名贵的菜肴。直:同“值”。箸(zhù):筷子。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塞(sè):堵塞。垂钓碧溪:传说吕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钓鱼,周文王外出打猎遇见了他,后辅佐周武王灭商。乘舟梦日边:相传商朝的伊尹在被商汤委以国政时,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边经过。不久他就受到汤的重用。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南朝宋时宗悫(què)少年有大志。他叔父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 【译文】 金杯里的美酒,一斗要十千钱,玉盘里的珍贵的菜肴,也值一万钱。我放下杯和筷,不能下咽,拔剑起舞环顾四周,心里却茫茫然。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大雪遍布高山。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行路难啊!行路多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正解】 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在道士吴筠的推荐下奉诏入京,本想有所作为,不料只能做个御用文人,加上权臣贵戚的谗言攻击,终于在天宝三年被皇帝赐金放还,离开朝廷。组诗《行路难》就写在离开长安时,这是第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而面对美味佳肴,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此时坐在宴席上的李白忽然想起了吕尚垂钓的故事和伊尹梦日的情景,又增添了以后返回长安的希望,认为有朝一日会像吕尚、伊尹那样,在闲居之时忽然被皇帝重用,以实现“天生人我才必有用”的理想抱负。“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诗人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感到很迷惘,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与矛盾,都闪现于诗人脑海中:今后的路又在哪里呢? 最后两句,于积淀之中的火山爆发一般,横空出世,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及乐观处世的态度。 全诗集中表达诗人感叹人生中的坎坷,而又从中得到人生哲理,即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情怀。也从侧面突出他对压抑人才的社会的反抗,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 【抠字眼】停、投、拔、顾,写出了作者的忧郁与苦闷。在这里,对于“停”字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李白心情极坏,把酒杯摔碎了;第二种是李白苦闷忧愁,把刚刚到嘴边的酒杯又放下了。我认为第二种说法较为贴切。冰塞川、雪满山,借景抒情,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会有时,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始作文。胸怀大志,豪爽自负,喜剑术。性格傲岸奔放,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约束;虽满怀才志,却不步科举入仕之途;蔑视权贵,尤其不把有权势的宦官放在眼里。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的诗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楚辞》以及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内容上主要表现为祖国山川的热情赞颂;向往着光明和自由;对统治集团的蔑视和鞭笞。艺术上吸取了古乐府健美、真挚、明朗的特色,结合诗人豪迈不羁的个性,形成自己清新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以古风为佳,变擅长五、七言绝、律。 【诗人小故事】 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b7eb479b89680203d825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