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焰火像是被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 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 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 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 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 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 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龙灯不停歇,笑语喧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 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 1175年)。当时,强敌 辛弃疾,欲 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 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赏析 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上元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 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 ——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 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 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 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 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 聊为助 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 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 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 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 群中只寻找一个 一一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 眼睛一亮,在那一角 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 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 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 一队队的丽人群女, 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 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 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 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 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 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 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 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 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 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 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 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辛弃疾 辛弃疾(1140 — 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6e557fa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