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后周卓联有意识地从什么协作转向小品文写作

时间:2022-12-29 08:05: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24年后周卓联有意识地从什么协作转向小品文写



在《谈虎集·后记》里,周作人自言:“民国十年以前我还是很幼稚,颇多理想的,乐观的话,但是后来逐渐明白,却也用了不少的代价,《寻路的人》一篇便是我的表白。”周作人以1921年为其思想的转捩点,似与他于此年中身罹大病不无关系。因患肋膜炎而缠绵病榻近十个月,其间数度反复,几濒于死,这番经历不免消磨掉他许多锐气。在病中,他似乎听到自己的生命“沉沉的缓缓的一步一步的”在床头走过去了,心里的微焰虽还吐着光芒,却也染上了死亡的阴影。身已颓然,身外的世界亦是混沌微茫,难辨东西。社会乱象纷呈,黑暗依旧,“每天的报里,总是充满了不愉快的事情,见了不免要起烦恼。”《新青年》同人内部矛盾亦在日趋激化,启蒙阵营已呈瓦解冰消之势。一切皆让人看不到希望,前方路在何处?《歧路》一诗正表露了其内心的困惑和迷茫:“我不能决定向哪一条路去,/只是睁了眼望着,站在歧路的中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只能就地收束微茫的心绪,“修自己的胜业去了”,而他的“胜业”就“在于停止制造(高谈阔论的话)而实做行贩”。他不想再宣讲什么大道理,只愿做一些介绍别人思想的工作,主要是引介、翻译西方的思想文化。他显然是想将自己的立场稍稍往后撤了。19237月与鲁迅反目,更加深了他思想上的颓势,他屡次怨叹“我过去的蔷薇色的梦都是虚幻”,因为寂寞,只能“在文学上寻求慰安”。在《寻路的人》里更是说“在悲哀中挣扎着正是自然之路,路的终点是死,我们便挣扎着


往那里去,也便是到那里以前不得不挣扎着。”

1924年后,周作人有意识地从文艺批评和思想批评转向了小品文写作,陆续发表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乌篷船》、《鸟声》等脍炙人口的美文,其回环生姿、清淡而腴润的文风,可谓一时无两。1926年,他明确说不再写长篇论文,“以后想只作随笔了”。1930年又补充说:以前高谈阔论地讲话,“无非是自骗自罢了。近几年来却有了进步,知道自己的真相,由信仰而归于怀疑,这是我的‘转变方向’了。我现在没有什么要宣传,我只要听要知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552e01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