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同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发展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国家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的现代社会,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体制的不健全,行为的不规范,传承几千年的诚信美德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受到严重冲击,出现“诚信危机”,导致人们的不诚信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频频涌现。为了了解当今社会的诚信状况,我收集了网上关于诚信的调查问卷对当今社会的诚信状况进行分析。 一、 诚信期望较高,但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 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家都愿意将诚信与为人、品质等联系起来,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在问及“诚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时,%的人认为作用很大,%的人认为应该在现代社会继续提倡诚信道德。数据表明,人们对诚信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但是人们对诚信的认识未能贯彻落实到生活细节之中,诚信行为受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明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仅有%的人会“在繁华的大街上,交警不在时闯红灯”,但是“在小街口,四周无人时闯红灯”的人比例则上升到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反映出人们诚信与否因时因地而转移,诚信认识还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律意识。 二、诚信评价存在双重标准。 对人与对己的评价标准不同,关系的亲疏远近也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据调查,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的人十分看重或比较看重对方的诚信意识,但是绝大多数自己却不能做到时时事事讲诚信;在对周围人和自己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价时,对自己诚信状况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周围同学的满意度;虽然绝大多数人对他人的失信行为十分反感,但是在自己身边的朋友发生不诚信行为时,有近三成的人会“考虑到友情或亲情予以原谅”。对人与对己的两套评价体系,反映出人们普遍缺乏一种统一的诚信道德标准,对诚信也缺乏实质性的认同。 三、利益关系成为决定诚信与否的一种尺度。 这个是在一所高校中做的诚信调查,“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费或困难补助,你会如实汇报你的家境吗?”%的学生选择了“如实说”,%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说,稍微渲染困难程度”,还有%的学生选择的是“大肆渲染困难程度”。在我们所列的日常生活中最不诚信行为的选项中,回答结果显示依次是,“学校里检到钱包把钱花掉,把证件秘密的归还失主”、“论文大量摘抄他人成果,不注明出处”、“收到100元假币时,尽力把它用出去”以及“若无其事收下店主多找的钱”等。学生在对诚信行为的认识还较多的停留在生活习惯方面,并且在非正当利益垂手可得的时候,大家的诚信意识十分薄弱。 ? 从上述对人们诚信状况的调查中,社会环境和个人自身原因两方面都对当今社会的诚信状况有很大影响。一方面,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及教育形式表面化,使部分人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效率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评价一切的尺度,因而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缺乏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和框架,德育的系统性较差,缺乏有效衔接,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其收效甚微。另一方面,部分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认识上存在局限性,由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局限性,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在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诱导下,诚信观念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针对当今社会人们的诚信道德现状,我们需要法制与德治双管齐下,坚持制度环境他律与教育活动自律相结合,相辅相成。而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更需要人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中不断完善、不断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4e57f2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