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感悟——品味——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欣赏一个简短的视频) 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2、 整体感知 1.读通诗文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合适,应该怎么读比较符合诗的内容?(对有争议之处,教师不做结论,引导学生往下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做结论。) 2.读懂大意 (学习一首诗,我们需要读懂大意后才能更好地朗读,下面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和参考书读懂全诗。) 因为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所以请大家同桌三人交流一下,看谁说的流畅,准确,不懂的地方请及时询问。 同桌交流后提问了一名同学,随后全班齐读。(幻灯片出示) 经过初步的理解,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情感的在诗中是有变化的,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行路难》,尝试着读出这种变化。(必要时可再读一遍) 3、 品读诗句,体会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自主研读时走至学生身旁,随时提供帮助) 学生小组内自主研读探究,把握诗文内容以及诗人感情。以“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的李白。因为---------------。”的句式品析诗句。然后各组展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引导学生品析几个动词)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强调“冰塞川”,“雪满山”)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三字句该怎么读?)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学生每说完一句,让学生用体会到情感去读相关的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小结: 1.朗读展示,全班齐读,读出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2.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苦闷、迷茫——希望——痛苦——自信、乐观 四、积累运用 1.联系生活谈感想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词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 3.结束语: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板书设计: 自信、乐观 希望 苦闷、迷茫 痛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9bfde4f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