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在建国初石油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研究

时间:2024-02-19 05:34: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石油大学在建国初石油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研究

摘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石油大学前身北京石油学院在中国石油行业的开创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川东、川中、大庆石油会战中,北京石油学院抽调自己的骨干教师、骨干实验员以及大批优秀学生投入其中。本文将通过对石油大学校档案馆校史档案的梳理研究,整理出早年间学校支援石油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这些线索深入厂矿企业,追寻当时前辈的足迹,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理清、充实、丰富石油大学作为功勋院校的内涵,沉淀入石大人的记忆。

关键词:建国初期;石油行业;贡献

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前身)为适应新中国建设的战略需要而建立,自建校以来学校就积极参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援助地方建厂,为石油勘探和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输送。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5周年来,为国家各方面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校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人数,排在全国高校第20位。在今天石油大学仍不断焕发着活力与激情。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953年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百业待兴,工业当先,工业的血液——石油成为重中之重,党中央决定成立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为国家的石油事业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支撑,北京石油学院应运而生。2006年国务委员陈至立视察学校时明确指出,中国石油大学是国家的一所战略性高校,是一所不可替代的高校。中国石油大学不论是在建国初期还是现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应当充分挖掘功勋院校的内涵。

2018年正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5周年校庆,从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至今,她走过了65年辉煌而曲折的春秋岁月。回顾曲折的办校历史,光辉的发展历程,仍令石油大学师生们感慨万分。本文立足现实,回顾历史,梳理中国石油大学支援建国初期石油行业发展的历史,挖掘石油前辈的先进事迹,丰富我校人文内涵,提升师生们对学校的自豪感,认同感。 二、中国石油大学建国初在石油行业发展中的贡献

经过查阅图书馆档案室现有的有关石油行业开创期与我校有关的内容,初步了解当时的情况,并进行了照片采集与文字整理,翻阅了几十万字的资料,同时着重查阅北京石油学院的校报,整理出了五千余字的校报新闻稿件,梳理出了当时学校支援石油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整理,总结出我校在建国初期对石油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石油会战

我校自建校以来就积极参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195712月,新中国宣布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立,我校积极参与,派遣大量实习生前来实习,并帮助工人学习科研知识,为玉门油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58年,川中石油会战打响。我校积极参与,承担了川中地区中的部分钻井和探油任务,主要包括龙女寺、文昌寨等地区。在承担任务的同时,我校结合川中会战情况,对钻井,采油等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川中会战人才的需要。1958年,我校参与松辽会战,大量师生前往松辽会战现场工作,并展开教学,对现场工作进行指导。在几次石油会战中,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集体和个人。如19598月,


带领采56130余名同学去玉门进行生产劳动实习的洪世铎同志,川中会战中的王泰来同志、地质系教师于志钧、玉门井56生产劳动实习队川中会战中的矿55.1班同学等。

(二)援助地方建厂

1959年,由炼制、机械、经济三系的56级和57级的学生和部分教师组成的援建队伍,分散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北、北京等十个省市。在短短的三个月中,他们紧紧地依靠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完成了党给予他们的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总共新建和改建了23个方型炉,238个成堆,130个焦油加工厂和281个炼焦炉,培训了4495名技术干部,印发了4229份讲义,试制出五十几种(其中25种投入生产)新产品。除了援助地方建厂,我校还与许多地方油矿企业建立联系,为其提供有关技术方面的支持,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 (三)进行石油勘探

我校建校以来积极进行石油的勘探工作,为国家找油、采油,为我国脱去贫油国帽子而努力奋斗,做出了巨大贡献。建校后,我校多次在京津冀等的周边地区展开油气勘查工作,并承担了许多川中会战、松辽会战中的石油勘探任务,为川中会战、松辽会战的圆满成功打下了基础。其中地55年级104位同学和19位教师在19588月离校接受川东石油细测任务,经过了7个月的生产实习和劳动锻炼,在思想、业务、劳动上都得到了全面的丰收。在半年多的任务期中,他们超额完成了2400KM2面积的石油细测和700KM2面积测量的任务。 (四)研发相关设备

建校以来,我校在积极参与各个会战、援助地方石油行业发展的同时,对科研的力度不断加大,相继研发出ZJ-75中型钻机、仿苏AKC/Л—51型全自动测井仪、C650轻便钻机等先进设备。其中ZJ75型钻机是仿苏联БУ—75型钻机设计的,这是我国第一台ZJ75型中型钻机。在设计的全套装置中,有四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仿苏AKC/Л—51型全自动测井仪、快速井温仪及石腊氧化产品等三项科学研究成果在1959年送去出国展览会参加预展,参加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览。C650轻便钻机是专门钻凿浅油层的,它对石油工业全面开花将作出一定贡献。 (五)培养石油人才

1954年,我校成立地质系开始培养地质人才和地质干部。19547月,北京石油学院第一届132名毕业生毕业,奔赴祖国石油化工工业战场。到1956年,北京石油学院和各个高等学校的石油专业已经输送了一大批毕业生到石油工业的各个岗位上,他们大都已经成为石油工业建设的骨干,在厂矿中担负了重要的工作,有的已经成为工程师和地质师,把青春献给石油工业。如新疆独山子油矿钻井处总工程师王炳诚,毕业不久已经成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延长油矿技术员戴行琤。至1966年,学校已培养各类大学生1.3万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除了培养石油石化工业人才,我校还积极援助其他石油类高校的建设与发展。1956年,兰州石油学院开始筹备设立,我校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兰州石油学院筹备计划任务书,并提供相关师资力量。 三、结语

因油而生,是中国石油大学的初心和使命。在新中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的五六十年代,顺应新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要求而成立的中国石油大学在中国的石油高校兴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资源勘探、工业发展等可以说是石油行业各


方面的发展中都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石油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上,同时还体现在学术的建设、科技的进步,甚至是精神文明的提高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奉献和奋斗精神成为新中国初期一代石油人的精神信仰,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因油而兴,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收获和展望。经过上面的研究和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石油事业和石油大学校史发展状况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石油大学在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并不是单向的输出状态,她在为石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因石油事业的需要而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和进步,这是一个良性的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状态。正是因为这样,我们也更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未来的石油事业的发展中,中国石油大学将贡献出自己更多更大的力量,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继续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血液中流淌。

作者简介:王钰鑫(1997.12-),女,河北省衡水市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a0d5738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