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时间:2023-04-20 20:08: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反思

示例一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两班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感情朗读,读懂诗歌内容,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读写结合,模仿课文仿编诗歌。

教学中主要体现两个理念:

1、落实朗读训练,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过程中感悟语言,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2、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写,给学生创作写作的平台,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教完本课,我觉得自己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闪光点是:

1、转换语言文字的叙述形式。小诗中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文字更加充满童真童趣,更加接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我则调动孩子们一起将小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改编。如小诗的第七小节“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我示范给孩子们可以这样改编文字:“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金鱼身体上的鱼鳞,你们知道我还有什么作用吗,那就是我可以告诉你我的主人金鱼有几岁了呢!有几个圈圈,就说明金鱼有几岁了。怎么样小朋友们,今天知道这个小秘密感觉很开心吧?”这样一来,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这让孩子们对于这篇诗文的每一个小节更有了进行改编的乐趣,让每节小诗更加充满童话的色彩,将学习知识与创作语言故事紧密地融为了一体。后来孩子们又对其它几个小节,如:小蝌蚪、大树年轮、大雁、三叶虫等小节都做了语言文字的改编,从而改变了一种原有的教学方式,更让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厚。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特别是小诗的第四和第五小节,讲的是蝌蚪和大雁带给我们的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对于蝌蚪和大雁孩子们并不陌生,蝌蚪像黑色的“逗点”,大雁像省略号一串,此时,我便会引导孩子们在脑海里进行充分想象,同时借助书中提供的画面,感受两种小动物不同的可爱之处,最后再让孩子们进行感情朗读。这两个小节中分别有两句反问的语气,更加使文字充满了童趣,但孩子们的语气还不是很到位,来经过我的范读和转换句子形式来提醒孩子们去读,最终能让孩子们达到了有感情去读。

3 诗歌的创编。课后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整合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写一写,如果能写成诗歌就更好了。”班级多数孩子,特别是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孩子们几乎都去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语言了,有的是关于谚语的,如“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等等类似的天气方面的谚语;有的则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合了一节节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例如这首小诗:

你看那夜晚的北斗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你迷了路, 它是指路的向导。

小鸟在清晨鸣叫, 不就是像在议论天气, 大自然在云彩上写着: 今天风清气爽。




蜘蛛如果编了个网,

一天你会发现网上的水珠-- 水珠越多今天天气越好,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让美丽的荷花, 长在强烈的酷暑中。 这是在告诉令人们: 夏天已经来到。

诗中每一小节的每一种自然语言都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可见孩子观察的非常仔细,创作的也十分具有儿童性和趣味性。我将孩子们创作的小诗进行了装订整合成为了一本《大自然语言小诗集》并让孩子们自己配上喜欢的插图和封面进行保存。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到位。这是一首知识性诗歌,内容又比较浅显,学生只要多读、多感悟就可以理解。课堂上的有很多地方的讲解显得有点多余,还应该在朗读上下工夫。

2备课不够充分。该课如果能充分准备多媒体课件,将图文并茂结合起来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是由于时间仓促,没有能在多媒体下进行教学,对于诗中提到的“三叶虫”“漂砾”学生不是很熟悉,只是通过我的直观描述一番,可还不能达到形象具体。

示例二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也是一篇科普文。在教学课文时确立教学目标为:1.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的意义。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从教学过程来看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亮点:1、通过欣赏一组优美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导入,并解题“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2、迁移拓展:通过展示另一组自然环境遭破坏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从这组图片中读到什么信息?从而让学生明白物候现象对人类的影响,我们要读懂它,善待它。3、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弱点:1、对语言的品析不应该和后面的内容分开,这样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2、品析句子时,问:你觉得哪些句子好,好在哪里?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回答离我的预想有很大的距离,不能达到快而准确品析语言生动性的目的。这里可视为“无效提问”3、对文本研读不够深入,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也不只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物候的科学知识,而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容中品读语言,从语言中学习表达。总之,今后要深入研读教材,尽可能让说明文教学也语文味。 4、课堂调控欠灵活 。课堂是多变的,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教师要灵活地进行课堂调控。面对沉闷的语文课堂,面对学生的疑惑,我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也没有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化解。真正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课堂调控更应灵活机智,彰显自己的教学智慧。

如果我再上一次的话,我会重新设计一个主问题,使教学重点更突出、使课堂的生成丰富些,而不是单一的重复文本的知识。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准确找到答案。

今后,我还需要多学习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研读各种各样的学生,在备课中关注他们,在教学中引导他们,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6db499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