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 教师优秀随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强化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无视了言语能力的培养,无视了让学生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却无视了自悟自得,无视了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言语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言语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大师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言语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言语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言语素养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言语文字的理解、累积和运用,影响其言语能力的开展。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 教学素材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我爱故土的杨梅)一文。“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欲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可以从“细雨如丝〞中联想丝绵细密和柔软;由“贪欲地吮吸〞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伸展〞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和舒服。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将春雨中的杨梅树想象成一个饥渴的婴儿,在母亲柔和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急迫的动作以及欢快与舒服的情绪。 这一段文字所展示给人的意境,饱含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是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制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杨梅树贪欲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贪欲〞一词本为贬意,但用在此处,即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直接解释,而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在和言语对象接触的过程中,不是随意主观,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设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联想使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地,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景物,丰富的感情,严密的逻辑,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愉悦,会在对言语的感受中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言语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时机。我们要指导. 教学素材 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感情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想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坚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b7e26efd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