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君老师《青春课堂》有感 刚拿到她的《青春课堂》时,对封面上的时尚女子端详了老半天,心想,这样年轻、时尚的女子,怎么可能是特级教师,又怎会有这么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阅历呢?但细细地研读,却被她的教学设计,青春激情,语言琢磨所深深吸引,这是一个用真心、真情、真爱来浇灌她所痴迷的语文课堂的真性情老师啊! 手捧《青春课堂》慢慢赏读,细细品味,静静反刍。每天读几篇,日日有收获,确实受益匪浅。 一、青春语文观的激情投注和沉醉 品读她的书籍,神游其间。她的一节《沁园春?雪》让我们重新解读了毛泽东诗词的大气磅礴,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力迸发、激情四射的王君老师。她的这种活力与激情不是表面上的表演与造作,而是从心底涌现出的一种真诚与生命力。她不直接教给学生怎样怎样读,她只引导学生反复去读去悟,读文本,悟内容、悟情感。用自己的真诚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自己找到了朗读的切入点,完美地指引着学生到达了朗读的高峰。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对主题的挖掘她抛开了传统的“金钱关系”的路子,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这对于年仅十几岁的初中生,这无疑是个难题。但通过王君老师对文本细节的准确“定位”与积极地引导,孩子们大胆质疑、深入思考,他们的认识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她的引导解析下,菲利普夫妇似乎并没有我们传统分析的那么丑恶,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就会明白他们的苦衷,对当时的社会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一来,主旨的挖掘既开辟了新的路子,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王君老师说一个高明的小说家在小说中是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我要说一个高明的语文老师也不会把一篇小说的解读只放在一个方面——一个人人都盲从的方面,王君老师无疑就是这么一个高明的语文老师。不管是感性温暖的激励性语言,还是新颖独到的引导分析,都处处彰显着王君老师的理性与睿智,在佩服的同时,更是深深的折服。 王君老师说:“青春语文赠以学生的第一份礼物是:她比任何学科都能更加迅速、更加真诚地回到教育原点,即尊重人、关怀人,让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人性在青春语文的课堂上得到保护和释放。”事实上,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课堂的建构,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青春热情,或者说青春语文赋予了学生学习青春的生气与活力。 二、专题整合教学 我在教学中一般做法是逐篇学习,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容易造成教师对教材的被动感,缺乏自己对文本独到的理解和思考。而王君老师根据专题的确定,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发现里面汇聚了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如《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峡》表现出苍凉之美与雄浑之美,《观潮》和《归园田居》凸显了激情之美与闲淡之美,而《游山西村》和其他诗文对比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等等。因为有了这样的宏观审美透视,王君老师另辟蹊径,以“诵读名篇,欣赏与比较诗文个性之美”作为教学专题,呈现给学生更为鲜活生动的教学内容。 王君老师是这样说的:“没有哪门学科比语文更为迫切地要求教师具有整合的能力。……语文教材是最厚重也是最零散的,不经整合的后果是永远无法奉献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文熏陶。”整合教材,实现各种类型的语文专题教学,让人感觉到语文仿佛是充满魅力的魔方。语文教材资源的整合,绝不是简单打乱顺序或随意组合,而是根据学生与教材的实际,真正体现教师教学的独创与学生学习的独立,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真正做到让语文教材“立体”起来,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正如王君老师所说:“教材只是一个创造的平台,可以引出教师与学生五彩缤纷的创造。” 三、把精致训练进行到底 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到语文的本质属性中,使语文真正成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呢?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课堂训练精致化。这里的“精致化”,首先,强调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所有问题,必须真正指向“语文”,而非指向“语文”之外的其他知识;其次,强调语文活动问题的精细化,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层层追问,最大限度地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妙所在,为更深层面上理解文本服务。如王君老师《敬畏生命》课案中的两个片断,大体上能够给我们教学以如下几点启示: 1、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可以在精致训练方面精益求精,力求让所有的教学问 题,都具有真正的教学价值。 2、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对课堂教学构成直接的影响。 3、文本是教学的根本,但凡能够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可以抵达的思维深度,就无须借助其他内容的拓展而实现。 最后还是以王君的话结束:“课堂是你和学生生命在场的地方。每一堂课,都要当成公开课来上。以课堂的质量抵抗轻飘易逝的生命,凭借课堂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cdb60ad4b35eefdc8d3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