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读书无用论看教育功利化问题

时间:2023-02-23 00:25: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新读书无用论看教育功利化问题

作者:林艾伦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9

要: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历史性的使命,但最近几年读书无用的言论又不时出现在媒体上, 如万名高三学生弃考、考上大学后又弃学、农村考上重点大学人数减少;北大学生卖猪肉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读书无用论;教育功利化;工具理性;教育成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98-01 一、新读书无用论

最早提出读书无用论的是孔子弟子仲由,根源是人性论的哲学。文革时期,人们认为读书没有实用价值,不能创造财富,根源是唯成分论的政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这也是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金钱成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价值标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读完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导致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再次泛起。

在《小趋势》的作者马克·佩恩和金尼·扎莱纳看来,只要有 1% 的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当成形成小趋势的群体看,他们会对各种政治运动和媒体产生影响。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 1% 的人真心做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1]读书无用论已是较普遍的群体心理现象。因此对部分社会群体新读书无用论心理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二、新读书无用论泛起原因 1、低就业率和高昂的教育成本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200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7 万,2003年为52万,2004 年到2008年分别为69万、79万、91万、145万、173 万,到了2009年,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达到了196万。因此也出现了万名高三毕业生弃考、高三学生高考比率下降、考上大学后弃学、农村子弟考上重点大学人数减少;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以及部分职业、技术类院校动95%以上的就业率等等。

而与低就业率相对的却是高昂的教育成本,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徐安琪在 《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 的调研报告中指出,从直接的经济成本看,0 岁至 16 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 25 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经济支出,则可能高 48 万元,这尤其对于农村家庭或者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产生极大的经济负担。[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高等教育与社会脱节

我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与实际需要脱节,高校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不合理,职业方向不明确,以及教学质量的下降, 导致硕士教育本科化, 本科教育高中化, 培养出来的学生科学人文素养不足、道德意识差等, 如不善与人沟通相处、生活自理独立能力差、缺少理想等等。

3、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过高,观念狭窄,目光短浅,过于功利

读书无用论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兴起的,社会经济发展,金钱成为衡量人成功与否的价值标准,很多不读书的人赚的钱更多,显得更有用这让很多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但是很少人能正确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制定方向、进行规划并准确定位分析。许多大学生面对就业只是单方面地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兴趣需要的发展以及工资的数量等,而忽略甚至淡化了社会价值,这与读书无用论带来的就业观偏离有很大关系。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强调自我需要而非社会需要 4、工具理性

工具理性最早由西方社会学者马克思·韦伯提出。韦伯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价值理,所谓工具理性,简言之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他认为,科学是工具理性的基础,而科学强调的是事实和逻辑,只能保证手段的正确和高效,但却不能反省与批判所追求的目的与所存在的合理性、价值和意义。工具理性已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导致人的思维程序化和大众文化的功利性,教育作为人类组织化、理性化的学习机构,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 三、面对教育功利化问题对策 1、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另一方面却出现了技工荒,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因此应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使失业人口与空缺岗位平衡,设置专业也应更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更能满足岗位的需求。据悉,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基础薄弱,教学质量太差,还有重视度不够,等等。

2、政府不断深化改革,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应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应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信息支持,出台关于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对中小企业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引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转变教育观念,增加大学生社会资本

我国现阶段的就业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结果,而非仅看就业者的单方意愿,因此学生更加应该培养自己的能力,培养社会资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校期间,学生应该注重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圈,扩大就业信息源;同时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眼高手低,可以考虑下基层农村或者西部,也可适当放宽自己的求职标准。 参考文献:

[1] 倪胜利.教育文化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 田倩倩 李亚平.“新读书无用论的政策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89):15-1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51f63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