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令的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夏至节令前后,太阳直射地球的北回归线,地处北回归线稍北的我省接受的太阳热能最多,平均气温最高;进入冬至节令,太阳转射南回归线,我省气候相对较冷;春分、秋分节令,太阳直射赤道,我省地处低纬高原,气候不冷不热。从节令温度与大小春作物生长发育的利弊分析,夏至是最热的节令,以夏至节令为中心的高温时期,有利于水稻的返青、分蘖,也有利于玉米、烤烟等喜温作物的正常生长。进入冬至节令后,气候较冷,以冬至节令为中心的气温低谷期,正值蚕豆分枝至开花,小麦分蘖至拔节,气温低能抑制小春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小春作物生长。但此时也是重霜冻最容易出现的时段,是防御霜冻的关键期。春分和清明时节是三苗(水稻秧苗、烟苗、树苗)育苗关键期,省内大部分地区春温不稳,时有倒春寒或晚霜冻影响“三苗”生长。立秋至白露节令,一旦遇有连阴雨天气,往往伴随着降温、寡照。造成水稻空秕增加,山区冷凉地区的玉米授粉、灌浆受阻,秃顶度增大,烤烟成熟度差。 节令和雨量变化与农业生产:以年降雨量较多的大理市和年降雨量较少的宾川县为例可以看出:l、节令雨量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立冬至立夏为干季,小满至霜降节令为雨季。2、在雨季,大理、宾川、楚雄等县(市)常年节令雨量呈双峰型。即第一高峰出现在芒种节令,夏至到小暑节令雨量减少;第二高峰出现在大暑、立秋节令。双峰型节令雨量与大春生产的农业气象意义是:第一个高峰有利于山地烤烟、玉米、白芸豆及等雨移栽的水稻等大春作物的栽种及出苗;夏至、小暑节令雨量少、气温高、日照多,有利于水稻分蘖,玉米、烤烟的扎根、壮根;大暑、立秋节令雨水好,与水稻、烤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大相吻合;白露至霜降节令雨量减少,而大春作物生长后期需水也减少,也能达到少而不缺。但是大暑立秋节令自然降水多,大春作物生长旺盛、叶面积达最大值,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差、日照少,各种病虫害易发生,蔓延、流行,此时是防病治病的关键时期。 节令和日照变化与农业生产:节令日照时数与雨量呈反相关,干季节令日照时数多,雨季节令日照时数少。但在我省各地,农作物日照时数绝大多数年份均能得到满足。 针对我省气候特点和气象灾害时间分布的实际,大、小春作物的播种期以“大春宜早,小春宜稳”为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8367f5ad51f01dc381f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