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特点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气象现象的分类方式,将一年按照农事和气候变化分成二十四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如下: 1. 立春:表示春季开始,天气逐渐变暖,冬季寒冷逐渐过去,万物开始复苏。 2. 雨水:雨量逐渐增多,是早春时节降雨较多的时期。 3. 惊蛰:蛰动的生物开始苏醒,使人们感到万物生机勃勃。 4. 春分:表示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标志着昼夜温差减小。 5. 清明:表示气温回暖,雨水增多,适合清明扫墓。 6. 谷雨:春季作物进入到收割期,长江流域降雨增多。 7. 立夏:表示夏季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天气较热。 8. 小满:麦类作物进入到籽粒饱满的时期,是夏季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9. 芒种:禾本科作物开始成熟,气温较高,雨量适中。 10. 夏至:表示白天最长,太阳直射地球北回归线,标志着夏季进入到最热时期。 11. 小暑:气温进一步升高,天气炎热,一些暑作物开始收获。 12. 大暑:天气非常炎热,一些地方常有高温天气,温度最高。 13. 立秋:表示秋季开始,温度逐渐下降,天气凉爽起来。 14. 处暑:暑气逐渐退去,天气稍凉,但仍然有炎热的日子。 15. 白露:天气凉爽,尤其是早晨出现露水,植物开始经受冷空气的考验。 16. 秋分:表示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标志着昼夜温差增大。 17. 寒露:天气更冷,露水增多,收获的物品开始变多。 18. 霜降:天气更冷,降水量明显减少,开始出现霜冻现象。 19. 立冬:表示冬季开始,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寒冷。 20. 小雪:开始出现小雨或小雪天气,气温持续下降。 21. 大雪:雨水倾斜度增大,气温更低,大雪尤其是北方多出现。 22. 冬至:表示白天最短,太阳直射地球南回归线,标志着冬季进入到最冷时期。 23. 小寒:天气更冷,极寒的北风开始吹垦土地开始准备农事。 24. 大寒:寒冷达到最高点,一些地方会有大范围的寒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f95012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