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风水 民俗 的兴盛成因

时间:2023-02-13 09:09: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赣南风水民俗发展的原因

摘要: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蕴意丰富的民俗文化事象。赣南是形势派风水的发源地,历史上,风水信仰指导着赣南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本文以赣南师范学院对风水信仰的研究为基础,

分析了造成赣南对风水信仰态度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本文是个人作为学生个人对老师观点的理解与表达。



关键词:赣南地区;风水信仰



我校赣南师范学院地处“世界风水看中国,中国风水看赣南”的美丽赣州。是世界重要的客家人聚集地,也是风水宝地三僚的所在地。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研究资源使众多学者在研究风水方面尤其是赣南客家风水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简要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风水信仰根源的研究。罗勇认为造成客家地区风水信仰传播和兴盛的原因主要是客家先民求生存开发山区的需要; 客家地区的地理形势; 宋明理学及客家地区巫术的盛行。林晓平、戚莎莉认为客家农村地区重视风水与客家人所处地理环境、传统习俗、风水大师的传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以及崇祖观念有关。二是风水信仰与民众生活及心态的研究。罗勇、王院成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世俗民众的风水信仰,解析了风水信仰民俗形成的原因,提出民众信仰风水是安全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风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解决世俗民众的选宅、居等实际生活需要,对困苦劳顿的世俗民众来说具有类似于宗教性质的人文主义关怀功能。三是风水与地域社会关系的研究温春香通过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赣南三僚村为个案,对风水与村落宗族社会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风水作为乡民自觉的信仰,在宗族生存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黄志繁通过对明中期以后赣南社会造风水、兴科举热潮的研究,认为在这股热潮中,地方官的倡导、地方绅士的响应起了很大的作用。明代赣南社会出现这股热潮,表明了明代中期以来中国传统社会追求“士绅化”的心态。认为风水蕴藏着非常复杂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应放置于整体社会变迁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四是风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江金波、吴小旭认为风水文化的营造具有整体、因地制宜两原则。杨仙岭有着深厚的风水文化积淀,其风水景观文化与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组构和谐的传统人居风水村落,具有优越的旅游发展条件。五是风水信仰的传播及其媒介研究。温春香采用地方史志和田野调查的资料,对杨救贫及其开创的江西形势派的发展及其对赣南的影响作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宋时江西形势派传人在各地的风水活动为江西形势派风水术的兴盛与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杨救贫与风水术对赣南社会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风水观念和风水信仰根深蒂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水文化。胡玉春论述了赣南客家风水文化的起源及其延续和发展。认为杨救贫在赣州的风水活动使风水文化在赣南迅速传播,而赣南风水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与兴国县三僚村对杨救贫的传承是分不开的。六是民间风水信仰造成的社会问题,黄南峰认为风水信仰成为民众中的一种传统积淀,一种普遍的民俗文化事象,一种集体无意识。然而,风水信仰发展清代,走向了泛滥化,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如 停柩不葬,二次葬与诉讼 ,盗葬与械斗其从魂神还养的互惠理念及魂神还害的互损效应, 地方官员的安抚姑息 一些灵验的事迹及传说故事方面阐述风水信仰造成的问题。等等。



以下是笔者在本校学者风水民俗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经济,政治三个方面


展开的理解。

首先是文化方面。谈及客家风水文化的传播,首先要追溯一位唐末来到赣南,播下了风水文化种子的名人——杨益(字筠松,号救贫,另有称号叔茂)《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过虔州(今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授业曾文、廖禹、刘江东诸徒(均为赣南籍人),后寓居山寮(今兴国县三僚村),世称救贫仙人,卒于虔(即今赣州),葬雩中药口(即今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另据《地理正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风水发展史略》,所载杨益的生平介绍大体相近。杨益收徒讲学,播扬了过去被皇家长期垄断专用的风水秘术,促其发展。创造了具有正针和缝针的中国风水罗盘,而被历代风水界尊称为风水宗师。杨益传播风水文化的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符合当时环境开发中先民们对房宅建筑选址的布局与周围环境大自然的协调统一的要求,保证了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平和,。所谓人因宅而立, 宅因人得存, 人宅相扶, 感通天地。而且, 当时的风水术士都是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人, 他们懂天文地理, 善于观察地形地貌和水土优劣,解决了开发中的难题,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同时与个人的巫文化信仰是分不开的。在先秦时期, 赣南曾长期隶属于楚,受到楚文化的强烈影响。楚人信巫, 巫文化特别发达, 这种 巫文化势必沉积于赣南的人文土壤之中,为客家文化的一种因子, 这种巫文化跟风水术中的迷信成分完全合拍, 两者相得益彰, 共同发展, 所以明清时期的风水术披上了更加浓厚的迷信色彩。其次风水信仰促进了宗族发展与团结,尤其在阴宅方面,往往争夺风水宝地要求整个宗族团结起来。清代赣南地区风水信众因对风水坟地存在利益上的诉求,祈望获得风水宝地以葬祖先,进而获取福荫之效,以便家族繁荣昌盛,子孙幸福安康。为争夺利益则容易发生械斗事件,这需要团结整个家族的力量。

在经济方面。以三僚为例,三僚风水既由杨筠松及曾文辿、廖瑀等师徒肇始, 遂渐成风气, 代有名师。至明代, 三僚风水师足迹遍布全国, 甚至闻达于朝廷。其中最负盛名者莫过于明代初年的风水大师廖均卿和曾文政。明永乐五年( 1407) , 经礼部尚书赵翊的推荐, 从三僚来到京城, 面见当朝皇帝, 并奉旨为朝廷堪定了天寿山皇陵( 即十三陵) , 因功受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 领四品职官月俸。继廖均卿、曾文政之后, 嘉靖十五年( 1536 ) ,廖文政、曾邦旻、曾鹤宾又奉诏晋京, 为朝廷相看献陵, 并奉旨治理黄河, 兼通漕运, 从而受到嘉靖皇帝的一再封赏。清顺治十六年( 1659 ) , 曾氏后人曾永章再次晋京, 奉诏相视陵园, 受封钦天监灵台博士。由于三僚曾、廖两姓的风水术一再为朝廷所看, 恩宠和封赏有加, 所以, 明清时期, 曾、廖两姓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也迅速提高, 人才随之大批涌现。见与此,三僚人更加热衷于风水研究,开始走出三僚,到周边甚至更远的地方去寻求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宗族间风水宝地的胜利争夺暗示着家族以后将在经济政治方面取得先天优势,无形中增加了家族及个人的奋斗信心。就当代社会发展,三僚留下了许多风水文化遗迹。走进三僚, 如走进了一座“易学博物馆”。站在曾、廖两姓交界的“和合石”上看, 三僚村地形状如一个太极图形。整个村子坐落在盆地上, 盆地中间一座条状石恰如罗盘中的指针, 故称“罗经吸石”。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水特色与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使三僚成为风水研究者,及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处。更好的开发旅游资源,宣传风水文化旅游可以成为赣州未来发展的特色之路。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政治方面。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使整个民族热衷科举考试,正是基于对民众热心科举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109e1a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