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过程 一、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 《左传》擅长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表达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二、分析文章 (一) 1、 齐读全文 2、 根据注解看第一段 第一段写了什么事情 明确:秦晋围郑 出示秦晋围郑图 秦晋为何围郑 明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两句话都是状语后置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名词作动词) 3、齐读第一段 (二) 这是一篇叙事文章,但全文以对话为主,主要集中在第2、3、4段。 1、学生根据注释看第二段 ,疏通字词,思考几个人的对话应该怎样读 “臣之壮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作整个句子的状语) “已”通“矣” “是”,仅仅代词 2、请四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注意语气语调 3、 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并明确三人的身份 明确: 佚之狐:关心国事的大臣,对烛之武外交才能的信任 烛之武:满腹的牢骚与埋怨(可范读) 郑 伯:一位敢于自责的国君,情真意切,有风度 4、请另外四个学生来朗读这段(前后效果应该明显) 5、总结第二段 烛之武临危受命 三、齐读第三段 1、让学生对照注释看第三段,学生如有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如没有,可让学生归纳其中重要字词或特殊句式 “鄙”“焉”“陪”“东道主”“行李”“何厌之有” 2、这段中烛之武是如何让秦伯相信自己的话,攻打郑国的?能够分几层?应该怎么读呢?让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实行讨论,小组意见争取一致。 亡郑利晋阙秦 平稳 不卑不亢 (若) 存郑利秦 适当高亢 显得诚恳 (若) 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不可共事 慷慨激昂 (且) (第三层可范读) 3、前文中有无其他地方为烛之武退秦师作铺垫的呢? (结合地图,第一、二段) 4、齐读第三段,注意读出层次,尽量读得慢一些。 四、下面我们来看第四段 1、 请一学生翻译晋文公讲的话,并强调重点字词 “因”“敝”“知”“其” “不仁”“不知”“不武”连用句式整齐 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况此时的反应如何? 愤怒 而晋文公却拥有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话语沉稳自如——胸怀与谋略也是其日后成就霸业的根本原因。 2、 请男生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1)从秦晋围郑写到晋师撤离,在这期间应该说发生了很多事,但作者并未一一罗列,如郑国君臣如何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伯是如何骄横傲慢地对待这位即将亡国的国家的使臣等,文章只字未提,选材上注意到了“精”字,详略得当。 (2)文章的事件一件连一件,大军压境,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佚之狐的推荐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烛之武的推辞让我们的心紧张了起来,郑伯的自责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秦郑联盟之际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气氛又一下子紧张了,晋文公的一番话,哦,原来是一场虚惊。波澜起伏。 六、课堂检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e4ae49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