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总结夏至 用日晷计时,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先变短再变长。 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等时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472300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