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节气秋分象征着什么 秋分在每年的公历 9 月 22-24 日交替节气,那么秋分象征着什么,又有什 么样的气候特点呢,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 24 节气秋分象征着什么,欢迎阅读! 秋分象征着什么 秋分象征着什么:象征秋季丰收寓意 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也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之 喜。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 6 个月的极夜,范 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 6 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 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秋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 90 天的一半。每年公历的 9 月 23 日或 24 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秋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还有 说:“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 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 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 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 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气候特点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 9 月 22 或 23 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 180 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 24 小时昼 夜均分,各 12 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 180 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 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三候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 180 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 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 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秋分以后,四川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 唐代着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四川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f8ec339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