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和看法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和看法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由于长时间以来,人们比较注重研究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所以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但纵观出版的旅游经济学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旅游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知识来诠释旅游现象,对旅游经济学的本质及解决的核心问题并未提及,这里针对旅游经济学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重点对第三篇旅游经济的外部和谐中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安排提出自己的看法。 各地发展旅游业的宣传工作都是政府部门在做,费用也由政府部门负责,是对一个地区的整体宣传而不针对某个景区,所有的旅游经济的产生都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所以我认同旅游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对他们产生影响。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旅游经济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受到旅游资源、人力资本、政府、社会经济、社区参与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产生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深入,旅游的发展稍微淡化了对发展经济的追逐,更多的关注旅游的综合效益,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各地也都认识到大旅游的概念,都比较注重区域合作。 我们第三篇是旅游经济的外部和谐,其整体思路是第一章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与本地区的外部环境的协调,第二章是不同地区发展旅游经济,强调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章则是重点强调同一地区发展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的匹配关系,以及它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与第一、二产业的协调发展,第四章则上升到更宏观的层面,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来阐述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与波动、发展战略与模式及区域旅游经济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个人觉得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和谐应分成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是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协调,另一部分则反过来阐述旅游经济发展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部分从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包括旅游资源、人力资本、政府态度和制度变迁)和外生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基础、社区参与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说明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影响。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里不再过多解释,可以对不同级别的旅游资源(如世界级、国家级和市区级)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采用加权求和,计算各个地区的相对综合得分。计算各地旅游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与旅游资源综合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对不同的旅游资源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予以分析。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而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的旅游业而言,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便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为此要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对服务人员的而培训和教育。纵观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史,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地位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政府的态度起重大作用,包括各种政策法规的变化,许多制度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绩效和发展水平,我国制定“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则是政府部门通过促进制度变迁来引导区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政府部门在整个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的作用,其态度直接决定制度的变迁从而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这里重点考虑的外生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基础、社区参与和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他在旅游业上能有多大的投入,能进而有多大的接待能力,包括对基础设施、交通等的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是一种有钱有闲的另类生活,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及生活状况,是本地区居民参与旅游的重要决定因素。社区参与程度及他们从旅游中的获益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待当地发展旅游及游客的态度,区域旅游发展来说如果得不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很难发展下去当地居民可能对旅游者坑蒙拐骗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者甚至把游客赶出去等。而环境的好坏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吸引力的大小,从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利用优美的自然坏境,根据人们的需求对旅游资源加以整修和提高,为游客塑造舒适的环境从而吸引游客来此休闲观光,促进其消费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第二方面则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来阐述旅游经济发展对他们的影响。发展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来说,另外重要的一方面是对收入分配与就业的影响,对于国内旅游收入及外汇收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运用回归分析进行定量,而关于对就业程度可以运用投入产出表求劳动报酬系数进行量化,通过与其他产业系数的对比,从而更明确的说明旅游业对劳动里的吸收作用。我们写的下面章节的经济效益核算也表明了对经济的影响,对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别予以阐述。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供给。注目一下当前旅游者的需求,可以感到旅游市场需求已经有着这些明显的特点:旅游目的地,人们更加注目于新鲜与稀罕;近地旅游,人们更热衷与亲朋好友一块自驾旅游;观光,更讲究主题与深度;行程,开始试调与自主;游乐,更爱新潮与刺激、心跳;休闲,更趋向健身与轻松;高档,追求的是野趣与豪华等。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各有禀赋,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元化,小到各个景区大到各个国家也都意识到加强旅游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关系形成的前提是优势互补,推动合作关系发展的动力是合作主体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利益共赢。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区域优势互补为基础,解决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者选择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本章内容的安排主要分成四部分: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依据;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和发展模式 ;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领域和存在的问题;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方向。 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依据从两方面来说明:第一、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包括劳动地域分工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集群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对这些基本理论进行解释并说明其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第二、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驱动机制,主要是地域分异规律,对此理论进行解释并说明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 区域旅游的合作机制和发展模式:合作机制主要有行政推动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协商解决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和人文融合机制。关于发展模式讨论的比较多,主要是由区位论、系统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中心地理论)、博弈论、组织冲突与沟通协调理论、梯度转移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等形成的相关发展模式。 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近几年区域旅游合作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领域;二是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领域;三是相关制度、政策和行业规范领域。目前关于区域旅游合作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研究的比较多,可以在本章节加入关于这些地区的例子。由于如果从理论上说,区域的合作应当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生产的集约等,应当促进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可是在实际运行中,结果却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推行合作的区域,大多是因为相邻或相近形成的,每个地区都关注自己的利益,由于部分资源的同质化(相邻的小区域尤其如此),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品的同质化,加之部分目标市场的同一性,因此导致了竞争的不可避免。其实总的来说区域合作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避免同质竞争的合作分工,一是促销协同的合力效应。要合作,就必须有一个规划,有一个共同的行动纲领,来促进大家的共同协作,为此从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共赢规划比较重要,其中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推进旅游区域合作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健全合作主体,形成合力推动区域合作;逐步实现由行政主导机制向市场主导机制的转换,通过“看不见的手来驱使旅游企业突破行政区划进而实现更广泛的分工与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将其逐步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连 锁经营、旅游行业标准、旅游信息平台、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生态环境和旅游结算、投诉体系等领域全方位地拓展;注重规划,优化空间结构,形成合理布局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ab086a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