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三味:读《流水的盛宴——诗意流淌钱塘江》 作者:半山 来源:《杭州》2019年第30期 鲁迅先生曾就读的私塾,称“三味书屋”,关于“三味”,较常用的说法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即经书如日常的饭食,史书如美味佳肴,而诸子百家则是调味品,各有各味。近日读周华诚先生《流水的盛宴——诗意流淌钱塘江》,倒是于一书之中,读出三种味道,或说,是钱塘江的三种味道。 先说钱塘江的第一种味道,这味道属于历史。钱塘江是历史之江,因为沿着“之”字形曲折的钱塘江,三江两岸(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有太多吴越先民的历史遗存。书中写到西陵古渡、严子陵钓台、渔浦夕照、钱王射潮,等等。西陵渡有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中国最早的地方志《越绝书》说到:“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所以然者,以其大船军所置也。”西陵古渡,当年称“固陵”,此渡是越王勾践出发臣吴之渡,是范蠡送西施入吴之渡,也是越国筑城兴兵终于灭吴之渡。 到东汉,严子陵隐居富春江,耕读垂钓,被刘秀请去,助力兴盛东汉江山,但功成之后,复回江边隐居。渔浦,据传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也有说西陵渡是唐诗之路的源头,好在,这并不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钱塘江肯定是唐诗之路的源头,不论西陵渡或是渔浦,都是钱塘江,没有这条江,就没有这个“渡”、这个“浦”。吴越王钱镠是吴越大地绕不过去的一位君王,在五代十国的纷乱历史烟尘之中,维护了吴越大地的和平与繁荣。再说春江花月夜、富春山居图,沿着一条大江,细梳历史的脉络,几乎历史每一闪重要的转身,都在三江两岸留下了重要的遗存。春秋战国、唐宋元明,光阴似流,镌刻如碑。 若再往上追溯,历史没有记载的史前朝代,或说神话时代,钱塘江也记录了一些。譬如刚获申遗的良渚文化,是钱塘江流域先民新石器时代文明的见证,时间,是5000年。再往上,宁波的河姆渡遗址,也是吴越先民的重要遗存,时间,是7000年。而萧山的跨湖桥遗址,时间,是8000年。如果再往上,我说,如果可以有一双神奇的手,可以往下,再往下,把大地深处的秘密都挖出来,那我们知道的秘密,定比现在多的多,我们可以追溯的历史,也定要长得多得多。好在,虽没那么一双大手,但那些历史没有记住的,大地记住了,河流记住了,钱塘江记住了。现在,我们可以说,钱塘江,不仅是浙江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再说钱塘江,是诗意之江。沿钱塘江始,沿浙东运河经绍兴、上虞和浙东运河中段的曹娥溯古代的剡溪,经嵊州、新昌、天台、临海、椒江以及余姚、宁波、东达东海舟山和从新昌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bbe09d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