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性的头饰与面妆

时间:2022-03-30 09:44:4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朝国力强盛,人民生活水平很高,其时女性爱美,不让当今模登女郎,今编此文,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

隋唐时期(尤其在唐代)妇女对头部的化妆十分重视,发式和发髻式样的变化多式多样,头上插戴簪钗金叶银篦珠玉宝石及鲜花,既承袭前代遗风,又有刻意创新,可谓丰富多彩。 唐代妇女面部化妆,一般是敷铅粉、抹胭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贴花钿。铅粉古称粉锡或铅华,夏商时已经出现,为我国古老的化妆品。汉以前胭脂主要产于河西走廊焉支山,主要原料为红蓝花,汉武帝击败匈奴,红蓝花在内地大量种植。唐代妇女用青黑色颜料将眉毛画浓,叫做黛眉,描成细而长的叫柳叶眉,短而粗如蛾翅者叫蛾眉,粗而宽的叫广眉。面靥原是用来掩饰面颊上的斑痕的,后和贴花钿都作为妇女面部的装饰。 、发式

唐代发式有髻、鬟之分,髻为实心,鬟为空心。髻名称众多,有倭堕髻、螺髻、双螺髻、反绾髻、半翻髻(单刀半翻髻和双刀半翻髻)、惊鹄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乌蛮髻、盘桓髻、同心髻、交心髻、拔丛髻、回鹘髻、归顺髻、愁来髻、百合髻、长乐髻、堕马髻、闹扫状髻、乐游髻、反绾乐游髻、丛梳百叶髻、高髻、低髻、凤髻、小髻、侧髻、囚髻、偏髻、花髻(髻上插花者)、云髻、双髻、宝(缀以花钿、簪钗等首饰者)平番髻、飞髻、义髻(假髻)等。鬟有:云鬟、高鬟、短鬟、低鬟、双鬟、圆鬟、同心鬟、垂鬟等。

开元年间,在一般妇女中,又流行双鬟望仙髻和回鹘髻,因比以前略低,以便戴浑脱帽。天宝中,京都妇人梳髻多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称抛家髻。 双刀半翻髻

单刀半翻髻半翻髻 半翻髻 回鹘椎髻 朝天髻 警鹄髻 布包髻 螺髻

双鬟望仙髻 双髻 抛家髻 盘桓髻 双鬟髻 垂鬟髻 双垂髻

少女双鬟髻 闹扫妆髻 回鹘椎髻 透额罗髻 透额罗髻 宝髻

单刀半翻髻


双髻 双鬟 堕马髻

、发饰

钗朵。金银钗作花朵形,称为钗朵。每一钗朵都是一式两件,结构相同而图形相反,以便左右对称插戴,这种金银钗以镂花见胜。如鎏金金银钗,钗高都在左右,有镂空飞凤、鱼尾、菊花等,制作精细。又如运用模压雕刻剪凿等方法,作出精美花纹,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

()步摇。唐玄宗叫人从丽水取了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亲自插在杨妃鬓上。 如金镶玉步摇,长,金钗上端如翅,镶着精琢玉片,满饰银花、嵌着珠玉的穗状串饿,分组下垂。又如四蝶银步摇等,制作精致。

()髻饰花。用金和翠鸟的羽毛制成翠勹盍叶,别在髻上。

()鬓唇。插在头发边上一串垂到鬓边的珠饰。 ()小梳子。始于盛唐,在发髻上插几把小梳子,比较讲究的梳子用金、银、犀、玉、牙等材料制成,露出半月形梳背。

()花饰,以真花插髻为饰。

()义髻。贵妇人以假髻为饰,叫义髻。杨妃就好义髻,以铁丝加发编织成。另有一种义髻以薄木制成髻式,上面缀以珠宝或放以彩画,称为“木髻”。

()发饰还有篦、簪、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等。

、帽、幕离与帷帽 浑脱帽,一般用较厚的缎制成的,顶部略成尖形,帽身织有花纹,讲究的还镶嵌有珠宝。此帽流行时间不是很长,从开元到天宝初年就已结束。

幕离和帷帽都是为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脸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种帽子多用藤席或毡笠做成帽形的骨架,糊裱缯帛,有的为了防雨,再刷以桐油,然后用皂纱全幅缀于帽檐上,使之下垂以障蔽面部或全身。缀于帽檐上的皂纱称为帽裙,幕离的帽裙长可障身,到永徽(公元年至年)以后,帽裙缩短至颈部,称为帷帽,又称席帽。帷帽四缘改为垂挂一圈网子,可以不妨碍视线,考究一些的还在网帘上加饰珠翠,就显得十分高贵华丽了。幕离本是胡羌民族的服式,西北多风沙,故用幕离来遮蔽风沙侵袭,原是实用性的,但传到内地,与儒家经典《礼·内侧》:"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封建意识相结合,幕离的功用就变成防范路人窥视妇人的面容为主了。遮蔽风沙的实用功能转化为体现封建意念的障身功能,幕离的形式也就渐渐演变成帷帽。到唐高宗神龙(公元年至年)年间,幕离就彻底被帷帽所取代。

、眉式 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八字眉、远(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044f8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