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中大跳的训练的目的

时间:2022-10-17 06:10: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典舞中大跳的训练的目的

古典舞技术动作千变万化、出其不意,尤其是空中表现需要有较好的跳跃能力才能完美展现。不同的大跳动作给观众不同的视觉审美,不同的大跳动作变现出不同的意境。出其不意的大跳也会让观众感受到古典舞技艺的高超,展现出完美的古典舞意境。大跳动作体现出古典舞的审美原则、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一)大跳的训练有助于表现出古典舞的动与变

古典舞蕴含了我国古代人民看待事物的观念“动”与“变”。我国古代巨作《易经》中提到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断的变化才能不变的辩证关系。因此古典舞就是通过舞蹈动作的不断变化,展现变化之势[1]。古典舞讲究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而大跳动作能够将动静结合展现的淋漓尽致。古典舞中不同的大跳动作能够表现出腾云驾雾、激动热烈、轻盈缥缈,并且在瞬间变化和发生。并且大跳动作需要有一个蓄力的过程,给观众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变化效果。在舞蹈表演中一味的一种节奏律动缺乏舞蹈表现力和艺术性,只有动静结合、快慢结合才能出其不意的表现舞蹈意境[2]因此虽然大跳动作能够表现出古典舞的动与变,但是古典舞编排中并不会大段的使用,而是需要与其他动作相结合,蓄力而发,首先通过其他动作表现出静,在出其不意的展现出动和变,从而使古典舞表演千变化为,情感的表达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可以说大跳有助于表现古典舞的动与变。

(二)大跳的训练有助于表现古典舞的空间调度

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宇宙的概念,而古代人多是将宇宙与空间联系在一起。他们将宇宙的概念容易到文化中,同时也融入到了古典舞中,通过古典舞变现出宇宙的空间特点和对宇宙空间的理解。因此很多古典舞技巧动作都能够从空间意识的角度去解读,通过不同舞蹈动作展现出空间意识。而大跳动作是最能够反应出空间变化的动作之一[3]。古典舞作为讲诉古代故事的舞蹈,通过大跳动作表现故事情节,表现出舞蹈的空间走向,利用多种大跳动作将舞蹈意境表现成一个立体的空间,使整个古典舞的表现力更加强烈和丰满,同时也扩大了舞者的活动范



[1]

李宗涛,高云,赖勤.中国古典舞“小射雁跳”回落支撑控制的生物力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2020(03):129-135.

[2] 张燕.中国古典舞姿跳跃技术的风格特征[J].大观(论坛),2020(03):46-47. [3] 曾朵.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审美及情感表达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9.


围,根据故事需要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运动规律,而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大跳的难度和技巧,运用大跳合理的进行空间调度,展现出大跳动作的价值所在。在有限的舞台中将空间合理的利用,表现出无比广阔的空间意识,这都是大跳训练中所要追求的效果。

(三)大跳的训练有助于表现古典舞的感情变化

大跳动作的运用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也是情感表达的高潮,通过大跳的形式在古典舞表演和训练中呈现出来。大跳不仅仅是具有表达动作的作用,也是舞者表达故事情感的重要方式[4]。在一个完整的舞蹈表演中,舞蹈的情绪有一个完整的表达过程,从平静的情绪到表达思念、焦虑、高兴、担心、兴奋、气愤、欢快等情绪,这都都需要通过动作的变化表达。而大跳动作也是情感表达的一种,由于大跳动作具有幅度大、空间变化大的特点,经常用于表达情感强烈的变化,例如由平静的心情转化为兴奋、盛怒等,通过选择合适的大跳动作去展现和表达古典舞作品。而大跳表达的情感也能够在整个舞蹈表演中发挥出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古典舞剧目《乡愁无边》中,舞者通过多种复合型大跳动作来表达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一个衔接一个的大跳动作,充分的体现出故事人物在离家多年后对家乡无尽的思念。

(四)大跳的训练有助于表现更好的人物性格

古典舞中的大跳训练能够展现出古典舞故事情节中任务的性格,有效的塑造人物角色,展现出古典舞的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古典舞大跳技术的单一动作训练和复合型舞姿训练等训练,使大跳在舞蹈表演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并通过了解古典舞故事情节中人物的性格展开针对性大跳训练。第一灵巧性大跳,利用前后燕式跳展现出任务性格的的活泼、乐观、洒脱的性格。在《爱莲说》中,故事情节为女孩成长为少女的过程,其舞蹈表演中的元宝跳、大跃跳、劈腿跳等都能够展现出少女好奇、活泼等性格特性。第二,刚武性大跳,展现出人物性格中阳刚和稳健的性格。例如《练》后,开场就是男儿快速的凌空跃,形象的展现出威武雄壮的人物形象,并随着舞蹈情感的变化运用紫金冠跳和大跃跳展现出人物阳刚和正直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性格变化的展现给欣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



[4]

曾岳.试析大跳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的内容和作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2013,19(03):139-14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334a86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