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童真教育随笔

时间:2022-12-29 01:3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回归童真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宜兴市实验小学 庄婷

刚开学,同事满脸欣喜地向我推荐她的假期读物《窗边的小豆豆》于是,我利用床头夜读的时间,跟随黑柳彻子,走进了那个属于豆豆的自由、快乐的童话世界。

豆豆眼中的巴学院:绿树大门、电车教室……一切充满了梦幻般的魔力;豆豆眼中的校长:头发稀疏、身体结实、满面红光……尤其是他居然能专注地听自己说整整四小时的话,毫不厌烦。这让小豆豆觉得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头不自觉地涌起“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的别样感觉。

的确,小林宗作校长没有让小豆豆失望:盒饭中 “山海的味道”,从自己最喜欢的功课学起,饭后田野间尽情地散步,光着身子游泳,暑假中快乐的温泉旅行……这一切对于小豆豆来说,是多么新奇、多么自在;一切正是小林宗作校长呵护童心、关爱生命的最好体现。

书中巴学院里的一个个洋溢童趣的教育细节,牢牢地吸引着我;尤其是那个热爱孩子、信赖孩子、充满热情的小林宗作校长,常常震撼着我,引发着我对自己所从事的现实教育的沉思。



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投身于新课改的我们,有没有真正如小林宗作校长那样,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理解、规划、实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呢?我们也都怀着如小林宗作校长般的理想、爱心和梦想,但是要将这些变成现实,却是那么困难。

有位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教育的弊端――现在,我们对儿童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儿童生态的破坏,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孩子们童年的身体生活被挤压甚至被剥夺。对照小豆豆的事例,现在许多家长、甚至老师,以功利为目的,对书本文化顶礼膜拜,残酷地抽掉在儿童成长中具有原点和根基意义的身体生活。其实这样的教育导致的结果十分可悲:不仅难以使儿童成材,甚至难以使儿童成



我不禁想起了前两天语文课上的一幕。《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叶老不愧是懂得教育的大文豪,他的游记文辞浅显而不失优美,结构清晰而不失变化,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实属一篇好教材。当我有声有色地再现课文第二小节所描写的那一幅烂漫的山野春光图时,回应我的是孩子们漠然的表情和有气无力的朗读。我不禁讶然了:




这么美的春光,孩子们难道不喜欢吗?冰心不是说过,“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孩子们可是春天的使者呀?

“老师,映山红是什么样的花?”一位学生的提问如重锤般猛地敲击着我的心灵。哦,原来不是他们漠然,而是他们对这山野风光缺乏真切的亲身体验。于是,我追问:“那,你们见过油桐花吗?”孩子们纷纷摇头。我明白了:面前的这些孩子,承受着升学的重重压力、父母的苦苦叮咛、老师的谆谆教导,他们不得不坐在四方的教室内,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习书上的知识,应对一次次正统的测验。他们在埋头书海的同时,失去了与自然接触、与春光亲近的机会。

正当我思绪万千、哑然失语时,早春的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教室,照在端端正正坐着的孩子们身上。我不禁想到了小林宗作校长,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他们走出教室,去感受风儿对自己的触摸,去倾听花儿对春天的呼唤,去体会小草对阳光的渴求……于是,我放下了课本,领着他们走出了四方的教室……当他们再次捧起课本时,声情并茂的朗读,实让人吃惊与感动。

我释然了:当孩子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中,一定会产生精神的愉悦。这是以身体为基础和源泉的愉悦。因此,他们才会带着这种愉悦走进课文,读出文字背后的景象。难怪夸美纽斯提出:“感觉是儿童的第一位导师。的确,孩子们的发展是身心一元的发展,我们身为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应是身心一元的教育



真的很感谢窗边的小豆豆,感谢她让我参观了勃发童真、洋溢童趣的巴学院,感谢她让我结识了满怀童心、睿智细腻的小林宗作校长。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小林宗作校长的这一教育方针将永远植根于我的心间,它如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我以后的教育之路:回归童真。蹲下身子,走进孩子们中间,在哺育他们的同时,也接受他们的哺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14e180c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