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書法之所以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書家,在于他的作品充分表現了書家紛雜而激越的主體情緒。現在常談到的主體意識其實在徐渭的作品中早已非常明顯;另外,一種明確的書法“創作”意識也表露無遺,雖然並沒有提出明確的概念並上升到理論上,但不同于文人士大夫的雅玩這一點是肯定的。士大夫式的,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本,視書法爲地道的小技,因此對書法抱著一種有距離的賞玩立場,只是將它作爲修身養性的手段,而不視爲目的,對書法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表現立場,將它作爲一個目標與歸結。正是因爲這樣,使得徐渭的書法具有了引人的藝術特色。 1、震魂摄魄的精神意蕴 西方美学哲人里普斯说:“美是情感的外化”。一件书法作品的感人与否,首先来自于作品本身主体精神的流露。如果把书法较为兴盛的几个时代的书法家们做一个比较的话,应该说明代,尤其是明末的书家是最富有艺术气质的,与晋代的名士型,唐代的官僚型,宋代的文士型,清代的学者型书家相比较,他们的作品更注重个性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 徐渭_书法1徐渭行书七言联 “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羁人之寒起,當起放意,平疇千裏,偶爾幽峭,鬼語幽墳„„”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不效颦于漢魏,不學步于盛唐,任性而發,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性欲,是可喜也”這是袁中郎對徐渭詩作的評價,其實用來說明徐渭的書法又何嘗不可,甚至極爲貼切。觀瞻徐渭的書法,尤其是後期行草書,但見滿紙雲煙,用筆忽輕忽重,字形忽大忽小,筆觸忽幹忽濕,布局忽密忽疏,線條扭曲,點畫零亂,攝人心魄。社會所加的種種折磨與苦難,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的憤恨、失意、燥動、不平都化爲了狂放的線條,強烈的節奏,襲人的熱浪。 “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中宛宛可見。” 2、奇崛多变的形式面目 中国书法之妙不在面目形式,但又离不开面目形式,有时候,书法作品最先打动人的又往往是面目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书法家的天赋与创造性更多地体现在这一方面。我们曾津津乐道于米元章在短短四十余天用内擫和外拓两种不同的用笔写成了苕溪帖与蜀素帖两件面目差别较大的作品。但对于徐渭来说,这种变化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一个时期多种面目,一种书体多种面目,而每一种面目又无不是独特的、鲜明的、具有个性的。徐渭似乎不太满足于一种面目,既使这一种面目是完美的。不断创新,不断扬弃,不断求变,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创造。以草书为例,如果说他在五十岁左右创作的长卷《春雨诗》刚健遒丽、气势夺人,足以使他跻身一流大家之列的话,那么他后期的草书则更是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了。律诗《春园细雨》、《应制词咏剑》、杜诗《幕府秋风》、岑参诗《鸡鸣紫陌》、李白诗《送汪伦》、七绝《一篙春水》等等面目各异,洋洋大观,令人叹为观止! 3、精湛熟稔的技巧 “書之妙道,神采爲上,形質次之”。書法之妙,妙在神采,但沒有技巧的支撐,神采何以體現?很難想像,沒有技巧高度表現的書法作品如何去談神采。雖然書法藝術水平的高與下不單單在于技巧的精湛與否,但一切都需要構築在技巧的基礎上是無疑的,任何忽視技巧的做法最終都是站不住的。 “張丞相(商英)雖好草而不工,流輩皆笑之,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其侄錄之,當波險處,侄惘然而止,執所書問曰:此何字?丞相久視之,變不自辨,诟曰:胡不早問,致吾忘之” 徐渭_书法2显然,没有技巧支撑,所追求的“神采、韵趣、意境”等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当然也就不会有人认为它就是书法。所以,深识书者,是不会忽视技巧的。 徐渭的书法,袁宏道曾有驾于“不论书法而论书神”之上的评语,再加上徐渭那些乱头粗服又不拘于传统技巧的书作,于是有人可能认为徐渭不讲究,不重视书法技巧。这显然是对徐渭缺乏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产生的误解。首先,从认识上说,徐渭著有的《笔玄要旨》和《玄抄类摘》两书,前者是专门论述执笔、运笔等书法技巧的,内容非常具体精微,都有是他学书的经验总结,甘苦之言;后者是他辑录前人的书论之作。 “惟壁拆路、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乃是点画形象。然非妙于手运,变无从臻此。以此知书,心手尽之矣。” 更爲有意思的是,他把運筆看作武術中的動作,一招一式,講究方法,講求效果: “准之刀戟矛之中人,必如何把握枞擲,而後中人之身也有如何之傷痕,鈍則不入,緩則不中,塌散則不決不裂。”對技巧之重視、見解之科學獨到可見一斑; 其次,從創作上講,造成對徐渭無視技法的誤解的原因,大多來自他的一些大件草書作品。其實先看看他的另外一些諸如《野秋千》、《秋興八首》、《前赤壁賦》等作品,相信會對徐渭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徐渭對傳統技巧的精熟把握在這些作品中得到了極好的體現。至于他的那些草書巨制,只不過表現出來的大氣勢、大精神相對削弱了技巧的存在;另外,還表現在徐渭對技巧的更深層認識和把握,技巧是書法藝術表現的手段和工具,決定了技巧要爲藝術表現服務,徐渭的技巧是反傳統的,反理性的,其實,這是更高層的技巧。 他在《書米南宮墨迹》一跋中激動地說:“閱米南宮書多矣,潇散爽逸,無過此帖,辟之朔漠萬馬,骅骝獨見。”可見他對米芾的深悟透解。 他的草書,純粹是個人內心情感的宣泄:筆墨恣肆,滿紙狼藉,不計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憤、苦悶都郁結在扭來扭曲的筆畫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難爲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題自書一枝堂帖》中說:“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這也難怪,“知者”又有幾許?書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詠墨磁軸》、《題畫詩》等。 诗文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徐渭的诗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与当时文坛上最有势力的“前后七子”那种拟古主义文风大相径庭,因而受到具有革新精神的唐宋派古文家唐顺之、公安派首领袁宏道等人的赞赏。他对戏曲也有杰出贡献,所著《南词叙录》,叙述南戏的源流体派,为研究明代戏曲的重要著作。杂剧《四声猿》所写4个短剧,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受到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赞许。 绘画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徐渭_画1_书法作品欣赏徐渭绘画,既有一定的师承,又能突破前规以适抒发已性。他的人物画受宋代梁疯子的减笔划影响,概括洗炼,造型生动;山水画受沈周、文征明等影响;花鸟画在林良、陈淳等人的写意画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 徐渭特别注重绘画的“生韵”、“生动”。这正符合中国画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他曾在一首诗中提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又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他认为画家如果要表现自己某种特定的气质、胸次、情性,就必须选择相应的题材,以适合表现本人的那种气质、胸次、情性。他在题一幅水墨牡丹时提到:“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从他的这些见解来看,他的确有时是相当清醒的。正是他这些清醒时的高见的论使他在疯狂的作品中更显示出超人的胆略。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既透露出他不愿墨守成规、大胆创造的精神,又流露出他能落笔成春的自慰心情。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以至扬州八怪都深受其影响,并卓绝于当时画坛。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愿作“青藤门下走狗”。 当代画家齐白石自称“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cedd0ff78a6529647d53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