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后喻型和前喻型的案例 班级中的“老鼠帮”在某班主任新接的班里,有几个属老鼠的大年龄同学,他们是学校里闻名的“老鼠帮”的部分成员。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放弃成见,热情对待每一位同学,对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亲切和蔼。在他召开的长一次班会上,他说:“在我眼里,全班49名同学就像49张白纸,希望你们在各自的白纸上描绘自己最佳的形象。过去的功过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那些原以为要被警告的同学把低着的头抬了起来。第二个星期一,当这位班主任走进教室时,发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经了解,原来是“老鼠帮”的成员自发组织起来干的。这位班主任立即写了篇《良好的开端一—看我们班的希望》的文章,刊登在第一期的黑板报上。从此,班主任与这几位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了。那几个学生在班主任的进一步激发和鼓励下成立起“学雷锋小组”,为班集体做好事,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后来,在班委会的民主选举中,他们中的几位同学还当选为班委会成员 思考: 1、班级组织结构有哪些?2、简述师生交往与互动的形式与意义。分析:研究表明,在班级组织里,一般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在角色分配、执行社会义务基础上形成的关系,这是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另一种是因日常的接触而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职、权、责三位一体的体系。正式结构的实质是组织内的个人关系,这种关系是从制度上预先规定好的,不以组织内的个人关系为转移,其目的是将组织的活动统一起来,有效达到组织目标。非正式结构主要是靠个人的感情、兴趣、爱好相习惯来维持,远不如正式结构稳定。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通常专指班级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有人数少、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征。在班级组织中总会有一些让人伤脑筋的学生,人们常常将他们与“落后”、“麻烦制造者”、“问题学生”等词联系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学生往往会形成破坏群体。一般来说,教师对班级中的“优生”有着较大的“好感”,这样,教师从情感上更愿意和这些学生进行交往与互动,对他们也寄予较高的期待;而对班级中的“差生”,教师则多少心存“并蒂”,从情感上,教师并不愿意和这些学生有更多的交往与互动,对他们没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但出于教师的责任,以及担心“差生”给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又不得不加强和他们的交往与互动,其结果是在与“差生”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中,教师常常倾向于采取专制和否定的方式,抑制着他们的发展。案例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放弃成见,热情对待每一位同学。对“老鼠帮”的成员给予即时的肯定。写了篇《良好的开端一一看我们班的希望》的文章,刊登在第一期的黑板报上。从此,拉近了和“老鼠帮”的成员的心理距离。这是位民主型的教师。民主型教师既不放任也不专制,他们以一定的规则来维持班级秩序.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学生在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明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民主型教师给予学生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同时也教导学生,要是选择不良行为,就必须承受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学生一旦了解了行为的后果,就可以更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师生交往于互动中,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056945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