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时间:2024-01-11 03:42: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应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一)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要求。①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②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③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①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②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③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体现均衡的原则。

(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结构应该在下列几方面有所突破。

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5.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设置农业技术教育课程,根据具体需要,可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三个面向: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2、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3、加速教育信息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

1、信息素养: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2、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综合:全面更新与评估人的智力素质的理论依据。4、家庭、学校、社会共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

五、综观各国课程改革,当前课程改革体现如下的课程理念

1、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2、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六、各国课程改革的目标的共性:

1


1、基础知识的掌握2、基本能力的培养3、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4、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 七、发达国家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1、在目标的制订方面,要继续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2、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置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3、在课程管理方面,要采用灵活的课程管理体制。

八、综合实践活动

1、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2、理念与目标:①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②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自用③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组织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自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关系。

4、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5、内容的选择原则: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②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③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④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6、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遵循的原则

①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②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③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④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⑤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⑥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九、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确立新的教学观 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①结论与过程的统一②认知与情意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标准 四、教学过程 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管理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248252

(研究性学习、动手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和长作业)

1、简要写出教师专一素质的内容。

2、说一说朱永新同志所向往的“理想学校”的内容。 3、说说你对生活及教育的理解。

4 举例说说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意义。 5、谈谈你读书的收获。

6、写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8、为什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9、你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a5437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