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急迫。 一、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可以有得. 收获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道理 其义自见. 同“现”,显现 自晓.其义也 明白 2.翻译句子(4分)。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书读得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示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的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还会不到吗? 3.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2分) 。 第一步要“熟读”,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4.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心到”_的重要,这是因为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2分)。 5.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5.结合自己的学习,简要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3分) 答案略。 二、课后练习(准确翻译选文) 译文: 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 荀巨伯以德退敌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一、阅读训练: 1. 解释加点的词(8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病 值.胡贼.攻郡 正赶上 敌人 败.义以求生 毁弃 不忍委.之 放弃 遂.班军而还 于是,就 一.郡并.获全 全 一起 2.翻译句子(4分)。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我)远道来看望您,您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吗? 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退兵而回,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3.请用“||”划分文章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3分) 第一层:写荀巨伯在危难中不肯离开病友,不肯败义求生。 第二层:写荀巨伯在贼兵面前表示愿意以身代友命。 第三层:写贼兵 因受荀巨伯义举感动而退兵。 4.“一郡尽空”的意思是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与荀巨伯进行对比,说明了当时的局势,衬托出荀巨伯舍生取义的精神。 5.你认为荀巨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荀巨伯是一个舍生取义、重情重义的人。启示略。 二、课后练习(准确翻译选文) 译文: 译文: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君子①志道② 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 〔注释〕 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②志道:立志于大道。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④东山:即蒙山。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 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登 ②小 ③为 ④故 ⑤澜 ⑥明 ⑦容光 ⑧盈 ⑨行 2、翻译: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白云山岳皆文章 观朱霞①,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②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选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 ①朱霞:美丽灿烂的彩霞。②黄华:飘香的菊花。 〔文学常识〕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清末民国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情语皆景语。” 人类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人以无尽的乐趣,也激起人们无限的情感。如上文所述:早晨的太阳光芒四射,人们从灿烂的朝霞中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天上的白云舒卷,又使人感受到奇妙云海的变幻莫测。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悟 ②明丽 ③灵奇 ④浩瀚 ⑤皆 ⑥虚心 ⑦晚节 ⑧本性 2、翻译: ①观白云,悟其卷舒。 ②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3、“俯仰间皆文章也”实指 ,本短文告诉我们 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借鉴与启示] “南辕北辙”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驾 ②用 ③数 2.翻译: ①吾御者善。 ②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3.“我欲之楚”和“此非楚之路也”中,两个“之”在语法上的区别是 。 答案 初中文言文训练初中文言文训练初中文言文训练初中文言文训练1111----40404040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11.《.《.《.《君子志道君子志道君子志道君子志道》》》》 1、 ①登上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 2、君子立志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 (意对即可) 6666 . 《. 《. 《. 《白云山岳皆文章白云山岳皆文章白云山岳皆文章白云山岳皆文章》 》》》 1、 ①领悟②光芒四射的艳丽③灵秀挺拔的气概④博大宽广的胸怀⑤都、全⑥虚心有节⑦高风亮节⑧傲然不屈的性格 2、①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舒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②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游览观赏中,时时处处都有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意对即可) 3、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人们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无尽的景致中。(意对即可) 11111111....荀巨伯以德退敌荀巨伯以德退敌荀巨伯以德退敌荀巨伯以德退敌 1.①适逢,正赶上 ②告诉,对„说 ③离开 ④全 ⑤道义 2.①荀巨伯远道来探望生病的朋友。②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 3.整座郡城的人都走光了。 反衬出荀巨伯的重道义。 20202020 . . . .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南辕北辙南辕北辙 1.①马车 ②费用,盘缠 ③几,几个 2.①我的车夫驾车本领高。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车杠(目标)在南,而车轮(行动)却向北。 3.前者是动词,意为“到„去” ,后者是结构助词,意为“的”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后谥“武”,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使:使臣。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王圭(gui1)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自以:自以为,自己认为。形陋:形貌丑陋。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雄:威服,动词。远国:指匈奴。崔季琏:《三国志·魏志·崔琰(yan3)传》:“崔琰,字季五圭,„„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帝:指曹操。捉刀:握刀。立床头:站在(充当魏王的崔季瑾的)坐位旁(充当护卫)。床,古代的坐具。 既毕,令间牒问曰:“魏王何如?” 间牒:秘密侦探敌情的间谍。何如:怎么样?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雅望:高雅的风采。乃:是。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是曹操因他眼光太锐利,放他回去,怕对自己不利。 【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的形貌丑陋,不能够威服远方国家,就命崔季瑾代替(自己坐着),他自己握刀站在坐位旁(充当护卫)。(接见仪式)已经结束。(曹操)派间谍问匈奴使者说:“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高雅的风采非同寻常,但是那坐位旁的握刀人,这才是个真英雄。”魏武帝听到这话,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位使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3f2360252ea551810a687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