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由来及故事 七夕节由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风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连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置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喧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头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接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好像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爱的节日之一。 七夕节由来故事 牛郎是人间孤儿,父母双亡之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给牛朗一头老牛。织女是天上一位聪慧秀丽、擅于织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与其他仙女一道到银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来 第 1 页 到银河边将织女的天衣偷走。织女不能重返天宫,遂于牛郎结成夫妻,生有一儿一女,自耕自织过着美好美满生活。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派了天兵天将到人间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非常悲哀,抱着一双儿女哭作一团。老牛临死前,叮嘱牛郎在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携儿女上天宫去查找织女。牛郎照老牛的叮嘱做了,挑着儿女来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突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划,二人之间立刻消失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泣。织女和牛郎及他们儿女的哭声感动了天帝,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很多的喜鹊在天河两岸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见。每到七夕,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见。 七夕各地风俗 农历七月初七,也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颜色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烁,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风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见之时。织女是一个秀丽聪慧、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恳求才智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62baee75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