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渡北归》有感

时间:2023-03-12 21:2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南渡北归》有感

一、有感于作者的知识面的广博

从没有看到过作者能以这种文学表达形式,既全面而又百突兀地再现了一代大师们的足迹,同时又能活灵活现地在我们的面前 一幕幕地展示其在各自领域的伟绩。使我深刻看到最具影响的几大学府的发展和存在的灵性。

二、有感于大师们那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引领社会的正义力量。 大师们求学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所以才有他们不计个人的得失而从容投身于这个积贫积弱的祖国怀抱,并且在条件非常艰苦的前提下,做出了伟大的功绩,对以八股文论优劣的时代,翻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在自然科学领域有了考古,建筑物理化学哲学细分的学科。

他们从海外归来,谱写历史,创造辉煌,这二三十年代产生我国至今都是最好的大学,甚至是在抗战的艰苦时期。众所周知: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漓失所的西南联大(而非同时期的西北联大)这些都是中华民施具有精神的大学。

他们的大师魅力不仅体现在求学上,更体现在做人和为人师表。1944年,有三个女孩子报考清华落榜,从这件事情上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界的公平和良心。落榜的女孩是:清华建筑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文学院冯友兰的女儿钟璞;校长梅贻琦的女儿梅祖芬。好象那时就没有特招名额呢?

他们为了祖国和学术具有无私和无畏的伟大精神,梁思成夫妇和清华


大学物理系赵忠光教授为了350毫克的放射性镭的启出,竟然不顾个人安危,躲过日伪的盘查等等,曾昭嫡教授不顾祖国正遭受日军侵略的巨大危险,放弃留英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并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彭山考古工作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大师们经历大都近似,几乎都是先博后专,少年更奠定了其成长所需的深厚的国学基础,幼年大都在10岁以下就精通经、诗、子集,不知道他们的童年是否很快乐,现在为学生减负是成就了弱化他们成才的机会呢?现在的浮躁既体现在我们身上,又难免让孩子们过早地沾上了,不能静静地写作,静静地练字,静静地思考,养成为人成人之道。

我自己在想,陈寅恪大师在36岁之前能够学习并运用十六七种语言文字(藏、蒙、满、突厥、旧纥、朝鲜、印地、俄、玻斯文希伯来、日、巴利、阿拉伯、英、法、德、拉丁)甚至连匈牙利的马扎儿文也懂,更让人惊叹的是他的诗虽不多,但寓意深长,不熟悉历史贼,不具有丰富文学知识,不对他个人有非常了解,很难理解体会到他诗意的深含义和意境。真不愧百年来一代大师的称谓。

读过了《南渡北归》后,感慨良多,大师的传岸之处自有他们的历史条件,又有他们的无与伦比的人格息息相关,朱自清的“清华第十级年刊纪念册”就充分说明这一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7445e4680203d8cf2f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