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

时间:2022-07-14 22:09:4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仲列传》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培养同学情谊,使学生懂得同学、朋友之间相处贵在真诚,互相理解。 3、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司马迁为管仲列传的目的及课文所蕴藏的人才观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讲解法 讨论法 教学工具:电脑 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引 1 学生演示: )之交” 2 揭示课题《史记·管仲列传》。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孔子称赞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读《管仲列传》,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以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二、阅读全文,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朗读 默读)

三、结合课前预习,学生提出疑难词句,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教师点拨。(讲解法) 词类活用

1.富国强兵 使动 使„„富 使„„强 2.管仲既任政相齐: 名作动 做宰相 3.管仲因而信之 :使动 使„„守信用 4.然孔子小之 :意动 以„„为小,轻视 5.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意动 以„„为羞 意动 以„„为耻 6.贵轻重 以„„为贵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倒装句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岂管仲之谓乎? •分财利多自与。 •被动句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管仲囚焉。



1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省略句

•不以(之)为言。 •齐桓公以(之)霸。 难句翻译指点

1 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趁此引导说服桓公坚守信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

3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翻译指点:顺,要理解成顺导;匡,匡正;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通顺。

参考译文: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

四、品味佳段(朗读) 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析课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鲍子也”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从传记写作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五、思考、拓展(讨论法)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 主观因素: 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 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1、朋友知己之情。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友朋相知。•管鲍之交——表示知心朋友,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成语) 2、君臣知遇之恩。

管仲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君臣之间的遇合。

•风云际会——比喻有才能之士遭逢时会;也比喻君臣际遇。 (成语)



2




2 《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的怎样的感情?

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

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3 你心目中的管仲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他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人他能算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9b26a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