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与“三关爱”志愿者服务活动 实际上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是心中有他人,有仁爱之心,希望别人像自己一样获得幸福。孔子有最著名的两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关爱他人的中国式的传统表述。 “关爱社会”,是因为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社会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社会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社会道德风尚、价值观念,尤其是核心价值体系对个人的言行起到引导、制约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个人的产生来看:社会创造了个人;从个人的发展来看:个人的需要和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和体现;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看:个人的活动受到社会的制约;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关爱社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爱自然”从本质上讲就是关爱我们自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倘若“地球得了癌症,致病病毒的名字叫做人类”。在现代性危机不断蔓延的当今世界,“惟科技主义、惟物质主义、惟功利主义、惟享乐主义”冲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有些人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惜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用来对付自然的手段,最终竟掉过来对付了自己。因而,人不仅要对自然力加以控制,还应对人类的信念加以控制,这是文化力。 三 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重在营造浓厚氛围,重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重在进学校、进社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推进学习雷锋和“三关爱”自愿者服务活动,强调要以“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把“三关爱”与社区建设、与美化环境,与学雷锋做好事,与提升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与提高每个居民的人格修养和境界密切结合起来,使志愿者活动成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开展“三关爱”活动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文明和谐、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 要下功夫让每一位社区的居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去珍爱生灵、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保护动植物。切实做到节约资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生活简朴,过低碳生活。倒垃圾时做到抵制污染不乱扔垃圾、分类回收废物、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邵龙宝/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化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4d259b2d1f34693daef3e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