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说与“五四”以来的文艺学美学思想

时间:2023-01-20 03:20: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摹仿说与五四以来的文艺学美学思想

[摘 要]西方摹仿说发展到亚里士多德时,具有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阐述。摹仿说中关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主体性的理念一直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它对五四时期新美学精神中艺术真实思想的形成,及以后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摹仿说 艺术真实 人的文学 人道主义

西方的摹仿说从古希腊时源远流长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艺术摹仿现实说诞生时就诞生了,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发展过程,许多古希腊、哲学家、文论家就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作过许多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式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艺术摹仿现实的层次上,他认为,艺术本源于摹仿;艺术是对人的外在活动和内在品性的摹仿,人是艺术的主体和主题;艺术以创制性的形象真实反映人的生活,艺术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摹仿说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在西方文艺思想发展中,以至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五四时期,新的美学精神确立,新的艺术形象诞生,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发生改变的转折点。中国五四时期形成新的美学精神是以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为特征,以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为目标,以推动社会进步为已任,以提倡个性解放、强调正视悲剧、追求客观真实为突破口。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基本观点出发,通过对中国五四以来文艺学美学基本思想的变化发展的考察,来研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



一、艺术真实与人物典型化

亚氏摹仿说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摹仿现实的艺术也必然是真实的,他论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得出了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结论。此,他把诗与历史作了比较,认为艺术是通过个别现象反映它的内在普遍本质。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更多地与科学相联系,更多考虑不真的问题。人们常说的艺术真实是指文学作品具体写作上的虚拟必须与总体本质上的真实相一致。相比较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评判标准现代美学更提倡描写的真实和真实的描写,更具有美学意义和实践意义上的涵义——强调对客观规律的追求,反对虚伪地粉饰现实。可以看出,扬在中国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的过程中,起着开路先锋的积极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到对西方摹仿说中艺术真实理论的影响。






与扬相一致,五四新美学精神极其重视悲剧的本质和作用。亚里士多德早就认为,在悲剧中不断实现人的美感天性,摹仿手段与方式即艺术的形式不断改进,人的审美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胡适、鲁迅对悲剧的重视,正反映着中国现代美学强调正视现实、敢于揭示真实的精神原则。现代美学精神对悲剧范畴深刻认识、充分重视、积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美学精神指导下创作出的艺术形象,当然是绝不同于以往的旧形象的。



那么,现代艺术形象有哪些新特点呢?与摹仿说所提出的类型化准则不同,更强调文学形象的典型化特征。现代工商社会显现着人类至今社会形态中的最复杂的情状,与此相应,人对世界的认识能力大幅度提高,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了。这就是五四时期及以后产生大量现代典型性艺术形象的基础。就典型性形象来说,最早、最深刻地创造出经典作品的是鲁迅。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类型性形象的现代典型性人物形象。依照黑格尔对现代文艺中典型形象的分析和恩格斯对典型人物的解释,典型形象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种人物不属于任何类型,这种人物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并且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他才有丰富的意义,才揭示出社会的本质性和所含意蕴的全部复杂性。



二、艺术的主体性与人的文学观念

亚里士多德摹仿说强调艺术创作主体的作用,即创造艺术形象,通过特殊的具体事物表现本质,艺术形象比实际生活更有集中性,更带普遍性。即是说,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艺术活动中主体人的作用,仅此,足以说明亚里士多德观点就是人的文学观念在古希腊的表现。



从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来说,也许最具有历史贯通性的是人的文学观念的发生。从五四时期到新时期文学,它都同样敏感,同样曲折,具有同样的美学感召力。从鲁迅的立人主张,到梁实秋提倡永久、普遍的人性;从钱谷融发表《论文学是人学,到新时期文学是中文学主体性的讨论,人道主义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精神,而它在不同历史状态中所遭遇的不同待遇,也最显明地反映了现代文艺理论演进的曲折过程。



五四时代人的文学的提出激发了文艺思维的创造性,照亮了文艺批评的天空,对于现代中国文艺学美学的发生和品质的确立,起到了思想奠基的作用。人道主义本身就具有了非一般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美学意义,一开始就与文学艺术结有不解之缘。因为不远,美最终离不开人类对自我意识的探究和自我理想的期盼。而人道主义美学提供了一种传统与现代进行对话和转换的基础,方面为文学中的注入了新的含义和生命;另一方面则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供了古今相通的内容。这就在对于人、社会与文艺关系的探讨中,大大拓展了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11544dde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