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教学困境研究

时间:2023-04-20 21:2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教学困境研究

作者:陈甜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7

地方本科院校因历史传统、服务地方及学生就业需求,一直开设公共教育学课程,但该课程在教学中呈现大量的问题,从纵向分析解答其困境成因,并从教师社会地位、教育学科地位、教学改革等角度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公共教育 价值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开设价值 1.1 传统延续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前身大部分是地方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教育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专业,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公共教育学仍旧是此类学校的基础性学科,加之地方高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传统优势之上,从高校传统优势的保持与发展角度来看,师范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学公共课的有效开展亦是必然追求。 1.2 服务地方

在我国,本科院校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一是地方所属高等院校,地方高等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特别在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育落后、师资人才急剧缺乏,外来人才的引进困难,要想发展地方经济,必须依靠教育、依靠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通过师资人才的输送为地方服务的功能在此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1.3 就业竞争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就业竞争加剧,地方本科院校就业问题较为突出,学生大多来自地方,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及家庭压力,就业心理倾向于稳定,教师就成为最合适的选择。加之我国师资引进政策的变化,非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亦可进入教育领域工作,为拓宽就业渠道,无论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倾向于在全校开设教育学课程,以助于学生获得教师资格,增加就业机会。

2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教学困境成因 2.1 宏观层面:社会与学校的厚望薄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社会地位建构不足。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权利。①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意味的就是稳定收入而非其他。法律赋予教师教育权,但在教师看来这更多的是义务而非权利,教育权利经常得不到保障,且在社会事务中教师的权利体现更弱。教师的职业声望处于社会中上层,但在大学教授、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这一序列中,职业声望呈现递减趋势,而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担任中小学教师,处于整个教师群体的底层,职业声望较低。

2)就业市场等级影响。我国现实的就业市场存在着等级划分,条件稍好的城市与学校均对师资引入自行认限,致使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学校所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贫困地区,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成为乡镇中心校的教师,影响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职业专业性要求不足。自1966年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业职,但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师资格证制度难以满足教育对象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导致教师呈现假性成长,即只有一名教师或优秀教师的一些表面特征,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情感方面全部或部分未达到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的要求,并没有发本质性的变化但已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② 2.2 中观层面:课程结构的外实内虚

首先,教育学的公共课性质使得课时安排较少,纯讲理论学生不感兴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与学生的实际距离较远,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时量又不足。其次,课程整体分离,基础课、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法及实习各课程各自为政,完全没有内在联系。第三是课程实施,公共课、课程教学法、实习分别由教育学院教师、学生所在院系的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负责执教,出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冲突。 2.3 微观层面:教学要素的貌合神离

1)教师。地方本科院校为促进学校的发展,不断引进新教师,特别是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较低,且大量外籍年轻教师并不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对地区实际了解更少,教学脱离地方实际,课堂缺乏吸引力。加之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呈现出消极状态。(2)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当前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最大的困境即是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具体而言,原因如下。首先,与社会大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高,在很多学生看来此份工作没有发展前途,不愿为此投入过多的精力。其次,与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有关。部分认为教师职业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素养,学习效能感极低。第三,当代大学生对于学习有自己的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思索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的态度。③8090大学生的价值目标趋于成熟、务实,纯粹为社会与他人的学习也不能满足其内在需求。(3教学影响。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只关注与考试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的知识;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未得以全面发挥;教学评价以考试为主。书面考试是目前教育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导致学生将教育学等同于知识的学习,只顾死记硬背。 3 地方性本科院校教育学公共课教学困境解读

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只有当社会能正确认识现代教育和教师对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所起的作用,并给予教师应有的待遇和地位时,才能吸引众多有才华并适于和乐意从事教育作的人自愿地加入教师队伍。因此,要想改变公共教育学的现状,首要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建设,提升教师收入,保障教师权益,提升教师职业声望。(2)提升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首先,打破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地位界线,改变公共课的弱势地位;其次,明确教育知识的普适性;第三,改变公共教育学的应试地位,教育学的学习志在建构学生的教师资格而非仅是获取教师资格证的途径。(3)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适应性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仅可以改变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的问题,且教师将他们的科研能力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促进科研与教学的共同进步,使课程本身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助益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4)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加强联系。从学校层面建构内在关联的纵向课程体系极为关键,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课程组,教师间对于课程的开设、实施应有共同的理念,一脉相承,特别是将公共教育学与学生的见习、实习相结合,成就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与发展。(5)深化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传统公共教育学课堂存在着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要想改变教学困境,必须改革这一传统模式。改革教学形式,课堂与课外结合;改革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际结合;改革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训练结合。 注释

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李斌辉.教师假性成长及其克服:从教育行政角度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6):87-93.

李健.加强党建工作创新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6a3e8d5022aaea988f0f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