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03 00:23: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1. 医源性损伤:医源性损伤是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或行为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的损伤。

2. 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3.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是指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

4. 内源性感染:又称为自身感染,是指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自身固有的病原体的感染。

5.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是来自患者以外的个体或环境中的病原体的感染。

6.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7.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

8. 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9. 休息: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减少活动量,使患者身心放松,没有紧张和焦虑,处于一种平静、安宁的生理、心理状态,包括身体休息和心理休息。

10. 昼夜节律:人类的睡眠-觉醒活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近似,24小时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称为昼夜节律。

11. 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简称ROM练习):是指反复进行某个或某些关节的各方向运动,用以维持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 ROM(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



1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组织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致变性、溃烂和坏死。

13. 发热:体温过高又称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等原因






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4.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之间,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常见于伤寒、肺炎等。

15. 弛张热:体温在℃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相差在℃以上,且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

16. 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间歇数小时或数天。常见于疟疾、成人肺结核等。

17.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18. 脉率: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健康成人在安静状态下为60100次/分。

19. 脉搏短绌(绌脉):指同一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维颤动患者。

'

20. 呼吸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通气需要量增加而引起的呼吸费力,称为呼吸困难。

21. 高血压:指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22.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23.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

{

24.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25. 继发效应:是指持续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后,机体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

26. 心肺复苏术CPR是指对心跳和(或)呼吸骤停者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次畅通气道,再进行人工呼吸,将带有新鲜氧气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部位,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27.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8. 被迫卧位:患者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检查的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5fd845c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