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在中国,重阳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有关于重阳节的 习俗吗 ?下面就告诉你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一起看看吧 ! 有关 于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 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 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 ; 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 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 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 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 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 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 (羊) 之义。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 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 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 ; 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 俗。 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 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 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 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 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 记》中就有记载。关于重阳节的来历 1、据《续齐谐记》记述 汉代桓景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大师对徒 弟讲,九月九日那天应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听从师言幸 免于难,而未及撤离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 精选文库 日外出登高,躲避灾难,相沿成习。 2、源于汉代的道学 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 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 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 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 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3、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 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 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 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重阳节的诗词 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 )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 李白 )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精选文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7ebcf88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