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从广义上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即对构成社会并对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风貌、城市有机体的总体规划。不仅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周围城市的关系,同时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的规划及安排。从而解决不断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阻止大城市无节制地发展。该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甚至超越了很多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规划界将其称之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是一个占地2400 hm2人口为3.2 万人的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由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区分为六个扇形地区。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外的1/3 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一个占地4860 hm2、人口为5.8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和市际运河来相互联系。通过上述各种规划,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点吸取过来,取长补短,加以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生活方式。所以说田园城市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这样的“城市——乡村磁铁”。田园城市理论不仅仅只停留于城市规划,它更多涉及到了社会改造的问题。霍华德对城市收入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支出、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城市之中,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城乡的和谐统一,城市要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综合而言,田园城市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以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需求为根本目标,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1899年霍华德发起了“田园城市协会”,并于1903 年在距离伦敦56km 处兴建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1919 年又在伦敦北33.6km 处兴建了韦林。然而这两个城市并没有取得霍华德预想的成功和影响力。这样的结果也反应了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上的乌托邦性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不仅直接指向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且其解决方案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城区规划和社会管理上的一些创新,而它的失败之处在于它的城市缺乏现实的经济基础,作为一个基本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圈,它缺乏内部循环的原动力和持续的生命力。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一是忽略了城市的经济效益;二是城市的规模过小,无法有效发挥城市的聚焦效应。另一方面,田园城市建筑模式更适合在空地上建设新城,而对于已建成的大城市来说,整改成本十分巨大。而且,莱奇沃斯和韦林两座园林城市,由于过分强调“田园”性质,栽种了太多的树和灌木,而人造环境注意不够,因此,这两座城市的建设并不成功。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3f627c4a7302768f9939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