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笔记与周记的教学随笔 每个周一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因为周末有项常规作业——写两篇读书笔记,一篇周记,周一的时候要交上来,这项作业总是做的不尽人意。要么字数太少,要么字体潦草,日记一般都是记流水账,一看就是应付检查,敷衍了事。 为这事我没少发火,每次都挑出来不合格的发回去重做,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有几次把写得不合格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监督他重写,可是下一次依旧照犯不误。甚至有学生直接把文言文翻译写上去当读书笔记,还有把课文简单抄一遍在笔记本上,让人哭笑不得。 也找学生谈过话,问起为什么不写日记,回答说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不知道怎么写,也没什么可写。 二、案例分析及反思 明明是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加强积累,锻炼表达能力的一项作业,反而成为学生避之唯恐不及的负累。为什么呢? 经过反思我总结出以下两点原因 1、时间安排不合理。这项作业一般都是布置在周末,而周末几乎每一科目都有作业,即使每一科目布置得不多,但是几个科目加起来也不少了,况且周末的孩子本该好好休息一下的,写作业的心态自然不端正。 2、反馈过于简单,形式化。我承认由于改作业的工作量太大,我批改的标准就是看看书写是否工整,字数是否达到要求,至于孩子们真正积累摘抄了些什么反而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日记的批改只是局限于内容是否具体,有没有记流水账,对于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关注不够。 强老师推荐的《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让我深受启发,原来雷夫老师也有布置读书笔记和作文的作业,他处理作业的方式很值得借鉴。 对于周末作文,雷夫老师给定短文,题材是包罗万象的,从严肃到搞笑都有。“我可能会在这个周末要求孩子们权衡《人鼠之间》之间乔治杀死蓝尼的决定。第二周则要求他们想象如果喝下隐形药水,会想在药水发挥效力的24小时内做什么,并且把想法整合成一页长的作文。” 至于读书笔记雷夫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指定学生阅读难度较低的书籍,提供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和其他易读且杰出的小说,让每位学生自行选择。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并把它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都反应了小说中的某个元素,包括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以及主题。 结合雷夫老师的成功经验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决定做出以下调整。 时间上化整为零,把两篇读书笔记分别放到周一、周三来完成,这样周二、周四的晨读时间就可以拿出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来读一读、记一记。周五的时候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本周读书的收获。 周记放到周末完成,不一定非得是以写日记的形式来做。可以提前找一篇短文发给学生,然后选择一个角度让学生进行评析,发表见解,写成一篇文章。当然如果自己感觉确实有值得一记得事情,也可以写成一篇日记。这样学生不至于感觉无事可写,从而向无头苍蝇似的乱撞。 对于学生的周记,我决定花时间认真批改,只有老师重视起来,才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写妈妈很辛苦自己悄悄帮妈妈做家务,最后还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激之情。而且后面还有妈妈检查作业的签名,于是我顺手写了一句“妈妈能有你这么贴心的女儿真是好福气,而且妈妈能培养出这么懂事的女儿真是了不起!”之后我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可是几天后学生对我说,老师你的评语真好,妈妈都感动了。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老师的反馈对于学生的习作是多么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9f728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