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作者:邱杰 来源:《少林与太极》2015年第07期 安徽萧县地处中原要冲、黄河故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一方的尚武好文之风,是新中国文化部命名的第一个“文化艺术之乡”。1980年,张长念就出生在这个地方。父亲张祖桃是萧县西南著名八极拳师“朱老三”的得意弟子,典型的皖北汉子,忠厚侠义。 年幼的张长念一路听着父亲讲的故事长大,故事里的主人公大多是“杨六郎”、“岳飞”等文武兼备的忠勇人物。潜移默化地,在张长念心里种下了“文韬武略齐备方为英雄”的思想。 张长念自七岁入学起开始随父习武,每天晚上在自家的院子里“拔筋踢腿”,学习八极小架。幼小的孩子在月光下的农家小院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提起小时候,张长念笑言:“很淘气,几乎每天都会跟小伙伴们打架。那时候个子小,但是很灵活,常常为战胜方,拼尽力气。挨了揍的小孩家长就会找到家里告状。父亲总是因为我打架而给人赔礼道歉,转头就回家收拾我。”在张祖桃眼里,仗着“会拳”欺负他人,是非常严重的过错,有违习武之人的武德。 《憾生》中有句话说:“人可以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但一定会对生活妥协。”一家的生计压在父亲的肩上,随着儿子们(张长念等兄弟三人)年龄越来越大,家境变得愈发贫困。而这个深爱着武术的忠厚汉子,在现实面前,也开始怀疑学武是白白浪费时间。到张长念读小学高年级时,父亲就不再关注他的习武,也不再传授他任何武艺。父亲开始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正路”。出于对武术的热爱及受孩提时代父亲故事里英雄人物的影响,张长念依然不放松对武艺的追求,在学习成绩保持全班前两名的同时,每天练武不辍。在那个小小的院子里,一个习武的小孩逐渐长成挺拔的少年,拳法愈加刚劲有力。 斗转星移,在高考之前最紧张的复习阶段,张长念依旧坚持每日练武。每天早晨从坐落在山脚下的高中跑步冲上半山腰,在一座墓地前的平地上踢腿、打拳。有人不解,说:“高考又不考武术专业,为什么还要每天那样傻练?”张长念听到这些话依旧不动摇,仿佛武术已经融进他的血脉灵魂里,练功如同每日吃饭喝水一般,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最深处的意识告诉他,自己将来仍有机会在功夫的世界里继续深造,自己仍有机会成为父亲故事中的“文武双全”的人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命运,戏剧般地不期而至。由于学习成绩好,外语优秀,张长念2000年高中毕业如愿考入了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入学军训第一天傍晚,张长念遇见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王国凡教授正带着武术专业的学生练功。爱武成痴的张长念在旁边羡慕地看着,王国凡教授发觉之后,走上前问张长念喜欢武术吗,以前有没有接触过武术?张长念点点头,王教授让张长念压腿劈叉,结果欣喜地发现张长念居然比许多武术专业的孩子基本功还要好,于是让其跟随学生一起练功。从此,张长念每天下午四点下课后,都跟随王教授及其他老师学武,系统学习了南拳、南刀及长拳、刀、枪、剑、棍等竞技武术套路。王教授认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8c2585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