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十七大为例.

时间:2022-04-27 09:2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十七大为例进行探索



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十七大为例进行探索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代写博士毕业论文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树立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找到一种具体的实践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1[],并使之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了“什么是发展,采用什么理念指导发展,运用何种模式实现发展,以及如何评价发展”等事关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标志着我们党对文明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借鉴并吸收发达工业化国家反思工业文明的理论成果、总结国内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们党对文明认识新阶段的集中反映。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反思工业文明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工业文明。在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利用飞速发展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大规模“征服”自然,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由于无视自然的价值,将原本充满灵性的有机自然沉沦为机械的、僵死的被征服与掠夺的对象并对其过度“索取”。据有关统计资料,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约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其中,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2]人类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资源枯竭、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日甚一日,空气、水、固体废物、噪声、化学等各种污染,物种灭绝、水土流失、湿地退化、土地沙化、森林草


原退化、矿产资源枯竭、臭氧层漏洞、酸雨、气候变暖等众多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20世纪初期开始,最早享受工业文明的发达工业化国家环境污染的“公害事件”层出不穷,比如马斯河谷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以及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后,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而且还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危机,如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原料危机等。在尝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苦果之后,这些发达工业化国家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增长不等于发展,开始了对“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先开发后保护”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英国马尔萨斯曾警告指出人口指数增长的潜在性危险,美国乔治·马奇指出地球的“毁灭”与物种的消亡是人类对自然“犯罪”的结果。在反思的同时,也对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模式进行了艰难探索。1962年,美国海洋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兴起。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揭开了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唤起了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1983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87年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又形成和发布了《21世纪议程》。1997年,世界各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达成了各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协议。在此基础上,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既保持了工业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又克服了它的弱点和短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提出是人类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是人类文明形态与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新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对工业化所带来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清醒地认识到了发展已不能再牺牲环境这个问题,并吸收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等西方生态文明理论成果,在自己的发展理念中及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要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人民富裕起来、让国家强盛起来,我国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这种高速度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投入基础之上的,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环境隐患增加,环境突发事故增多。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从区域性、局部性逐步向全国性、整体性 转变。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资源短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存在矛盾,也与落后的生产方式即牺牲环境求发展存在矛盾。可以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存安全和生活水平提高,也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面对现阶段我国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如果不去改变高消耗、高投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去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而是继


续沿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走下去,那么,我国的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将难以长久支撑现在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遭到破坏,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威胁。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正是基于对走传统发展道路给我国资源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与危机的深刻反省。生态文明建设,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层面上实现新的转变,从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的层面上实现新的转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治本之举。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避免环境问题演变成环境危机,最终实现速度和质量相统一、经济和生态相协调。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国际社会种种挑战的客观需要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是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的主要表现。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给我国党校毕业论文经济社会发展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1844a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