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历法基本知识

时间:2022-05-23 01:58: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几种历法基本知识

一、阴历和阳历

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就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

因各地处理方法不同,在世界上有过干差万别,各种各样的历法。归纳起来不外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合历。前两者只顾一头,第三种是两头兼顾。 1、阴历:

它是单纯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制定的。所谓“单纯”就是它只顾月亮这一头,不管由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而产生的气候冷热等季节变化。月亮又叫做“太阴”以这一类历法叫做“太阴历”,简称为阴历。当月亮和太阳正好分处于地球两边的时候,柔和的月光通宵达旦地照耀着酣睡的大地,这个月亮最圆的时刻叫做“满月”也叫做“望”由于月亮是时刻都在运动着的,所以严格地说来,真正的“望”只是极短暂的一瞬间,一刹那,一般人是观察不到那样的细微变化的,通常就把包括真正的“望”这一天全天叫做“望”日,或者简称为“望”,这是一种最容易观察到,最显著的—种天象。与此相反,当月亮正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的那一天,人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一天就叫做“朔”,在天文学是指月亮的黄道经度和太阳的黄道经度正正相符合的那一瞬间。文学家把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度叫做“朔望月”,藏历中称之为tsheszla,也可译为“太阴月”。多年的观测表明朔望月的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平均长度为2912小时44分,即295306日,这是制定历法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暂时粗略地记为二十九天半。

阴历又叫太阴历,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中国的农历就是一种最典型的阴历,它也叫旧历。中国古代,最早由黄帝下令容成造历,流传至今。因此,阴历也叫黄历或皇历、皇书、夏历、中历、容成历。我国古代也称之为通书或时宪书。我国秦汉有太史令、唐有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有钦天监等官职专门观察天象、推算历法。

世界上现存阴历的典型代表是伊斯兰教的阴历,它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纯粹的阴历,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月相的变化,但无法根据其月份和日期判断季节,因为它的历年与回归年实际没有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最早人们都是采用阴历的,这是因为朔望月的周期,比回归年的周期易于确定。后来,知道了回归年,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多改用阳历或阴阳历。现在,只有伊斯兰教国家在宗教事务上还便用纯阴历。

最典型的阴历是伊斯兰历里用于历史纪年和宗教祭祀的“月分历”(区别于用于农业上的“宫分历”)在我国古代把它叫做“回回历”。它永远固定地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平均每个月为295日,十二个月共354日,闰年在年底增加十日为355日,不设闰月。 2、阳历

什么是阳历呢?它以太阳的视运动周期,也就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的符合,例如春分点永远在32122日,不会有大的出入。由于一个回归年的十二等分约为三十天半


304368日)近似十二个朔望月,所以阳历把一年也分为十二个月,实际上阳历里所谓的“月”,只是个与朔望月无关的空名而已,与月亮圆缺的变化周期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无法知道月亮的朔望和上弦、下弦,但根据阳历的月份却可更准确地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二、黄历的三种历法 1、公历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在中国又叫国历,或新历。它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是一种阳历。公历以11日为一年之始,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个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1582104日以前,公历规定每4年设置一个闰年,平均年长度为365.25天,这期间的公历称为儒略历。在15821015日之后则规定每40097闰,平均年长度为365.2425天,这期间的公历称之为格里高利历,

儒略日(Julian day)是指由公元前471311日,协调世界时中午12时开始所经过的天数,多为天文学家采用,用以作为天文学的单一历法,把不同历法的年表统一起来。 儒略日是一种不用年月的长期纪日法,简写为JD

如:公元2016624日,儒略日为:2457563.5,它意味着距儒略周期的开始已经逝去了2457563.5天。

2、农历

农历:按标准应称夏历,又叫汉历,是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并结合地球环绕太阳运动之规律来制定的历法。这是一种阴阳历。农历以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始。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3年设一个闰月,每19年设7年闰月。

农历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时宪历,当时是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如:顺治二年)到了清朝末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等就采用了黄帝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2698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有代表提出黄帝纪年不利于与国际通行的历法相衔接,遂决定改用西历(阳历)。黄帝纪元的使用至此为止。固夏历只剩下干支纪年这一选项,并沿用至今。一直以来,均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要求恢复黄帝纪年的建议。好处是一可以避免和干支历混淆,是更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三是可以像公元纪年一样连续递进式地纪年。

3、干支历

又叫节气历、甲子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基本完善于北宋时期。它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十二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年长即回归年,是一种阳历。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

示例:壬辰年壬子月庚午日。(部分历书没有干支纪月、干支纪时的,用五虎遁年起月诀、五鼠遁日起时诀推排出)

干支历一直是黄历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择吉之术只与年月日的干支相关。后世的选择家为增加其术的“精密度”,并营造出上应天行的形象,乃强调辅注规则中的月份,是从该月节气的起始瞬间至下月节气之前。南宋掌禹锡即称:“凡择日,皆取月节气应为正,气应时刻随历日用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8667f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