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

时间:2022-05-04 15:29: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墨学

儒墨在先秦时期并称为显学,但自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却几成绝学。墨翟和孔子并列,是中国文化巨柱之一。在清朝乾嘉以后,治墨者渐多,但较之于儒、道、佛等思想研究,墨学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前者。墨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当时,它代表了先进的进步思想。

墨子,姓墨名翟,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巨人,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军事工程学家。

任何一种学说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渊源。墨学的形成,也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现今学术界上多为认同的认为墨子受夏文化、周文化与儒学、宋文化、生产实践等的影响。总而言之,墨子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但是,墨子更多地受到时代精神的驱使,他体悟到自己对社会所承担的历史重任,从而投身于社会,深潜沉思,大胆地创立了墨学。

墨子的政治思想

《墨子 尚同上》云:“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之。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在此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真实情况,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完全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选贤举能者,立为政长,是为了消除混乱,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保存人类自身。

梁启超说,墨子的国家起源思想和欧洲初期的“民约论”很相似,都在论述的背后隐含了人性的“性恶论”假设。不仅从国家起源说上,从另外很多地方如政长选举制、贤人治国论、君主集权制等论述中都能一窥墨子的政治思想。



墨子的经济思想

墨子非常重视国家和百姓的经济建设,在生产与消费等方面提出了卓越的思想。如在《墨子 非乐上》中提到了人类从事生产的必要性: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在此指出了人与动物的更本不同。动物不劳动会活,而人不劳动就死,所以劳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侵占他人财富者、掠夺气体财富者、鲸吞国家财富者,应该受到最强烈的谴责,一直法律的严厉制裁。其他篇章如《墨子 七患》以及《墨子 尚贤中》中阐述了生产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墨子 非乐上》和《墨子 非命下》中强调了“人人生产,反对不劳而获的观点”。其他的还强调了储备财务、重视合理分工、全面税收充实国库等富国观点。对于消费,墨子则从来都是提倡“节用”“非乐”的思想的。

墨子的经济思想虽然提出在2000多年前,但现在依旧是正确的,也是我们在提倡的。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当也有墨子那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墨子的科学思想

墨子是先秦时期的科学神人,他在科学史上作出的贡献不单是划时代的,且其所获得的成就可以说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坐高水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园十五世纪以前,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墨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崇尚科学的技术的学派首领,对此有着巨大的贡献。 《经说上》有云:“重之谓,下。舆重,奋也。”说的是重力也是一种力,其方向向下。所赋予的物体的重力,是通过物体下落时,其状态发生变化而得到证明的。《说文》《经说下》《经下》等文从力学(静力学,弹性力学)、运动学、守恒


定律、光学、数学等方面阐述了墨子当时的科学思想之丰富。



墨子的军事思想

墨子在军事思想上的巨大贡献,使其堪称为杰出的军事家,即使他与兵圣孙子相比也毫不逊色。陈雪良先生说:《墨子》中守御各篇,是中国古代讨论积极防御的经典之作。他跟《孙子兵法》,恰成古代军事学中的双臂,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墨子将战争性质划分为“义”与“不义”,并且只主张非攻,不主张非战。他反对攻,却讲究守。不主张去兵,而主张备兵自守。但以攻守为标准仍然不能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墨子用义作为标准对其进行了界定与划分,并进一步从义的概念论证了“非攻”这一思想的合理性。那么何为“义”呢?按照墨子的话来说就是:大不攻小,强不辱弱,众不贼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老的“七不”标准;有力相营,有财相分,有道相教的“三有”标准;上者强听治、下者强从事的“两强”标准;利国家、利百姓、利万民的“三利”标准。综合起来,这就是墨子度量天下的义与不义的总标准。

由此,。墨子导出了“非攻”思想,也为墨子今后的军事思想乃至整个的思想的发展都有了一个清晰的标准(热播动漫《秦时明月》中,墨家巨子用的那把剑叫做墨梅。这把剑锋利但没有剑头,所以又有“似剑非攻,墨梅无锋”的称号。



墨子作出的贡献或者所做的思想远远不止这些,教育方面,在国家与国家的交流方面,在文化礼仪方面,在为人处事方面等墨子都有其自成一套的方法或者思想。墨子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就这样被时间的长河冲洗,直到销声匿迹。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发现这些闪着璀璨光芒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展,是之与时俱进又可以以史为鉴。只有这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才不会消亡,才不会因更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被消亡”才会在这个群星荟萃、文化交融的世界大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才会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的华夏巨龙翱翔腾飞。

宣泽军

学号:31201002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c87f17650e52ea5518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