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科学家 科学家,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并以此为生的人士。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我从小的梦想,但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想着可以发明好多好玩的或者非常厉害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多么神圣的事。科学家可以为了科学上的一点点进步倾其所有,甚至包括生命。 在我所佩服的科学家中,钱学森是个很好的榜样。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爱国,是钱学森的标签。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并在那里结识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导师——冯·卡门。他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也正因为他的优秀,才造成了他日后归国的困难。19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然而却遭到了美国有关部门的重重阻挠,最后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才得以在六年之后回国。美国海军次长丹金贝尔曾懊恼地说: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宁可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而毛泽东则评价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没有向美国的威逼利诱屈服,他坚定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撑起了祖国建设的大梁。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让当今社会那些吃祖国的饭长大,却为别国效力的所谓科研者汗颜。 奉献,是钱学森的骄傲。归国之后,钱学森立刻投入祖国的科研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其实,钱学森的一生并不只是为新中国奉献,也是在为全世界奉献,《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钱学森论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等一部部巨著,都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分。 淡泊名利,是钱学森的写照。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面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即便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曾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 作为一名科学家,钱学森表现出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4153005acfa1c7aa00cc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