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腹传书之说。故以“鱼沉”代指无人传言。①欹:斜靠。①烬:灯芯烧成的灰。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 第三句中的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亲人的足迹。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作者在词中不仅精心刻画了思妇的外貌形象,也着力揭示了思妇的内心思想感情,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受。 2.词中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恨”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D 2.①词中女主人公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他的行踪。①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信全无。①希望入梦,在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芯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词中没有描绘思妇的外貌形象。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主旨的能力。考生要读懂全诗,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扣住“恨”找情感。“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凄凉、郁闷。三、四句中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亲人的足迹,然而相距遥远,音信隔绝;“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五、六句中的风竹秋韵,在思妇听来,万叶浅色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的无限愁苦之情。思妇为了摆脱苦闷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芯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梦中相会也不可能实现。作者着力揭示思妇内心的“恨”意的思想感情,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层层推进,“恨”写得越来越深刻、凄绝。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ece31f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