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洪烛 ①城南的特色在于老,老而不朽,是沧桑所赋予的一种美。 ②电影《城南旧事》我看过,我有个不同意见:这种剧本,只适宜用黑白胶卷来翻拍,朦朦胧胧的,达到某种怀旧的审美效果:拍成彩色的,无异于将破败萧瑟的寺庙重新油漆,看上去倒是金碧辉煌,但感觉总是假的。最终我只记住了作为画外音的李叔同的谣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③我闭目臆想着湮灭的年代里无形的唱诗班,以及队列中一张张梳着刘海的女孩子的脸。城南啊城南,就是门楣上张贴的褪色的红纸春联、门两边蹲坐着的青石狮子以及狮子脚趾间一堆散发火药味的鞭炮碎屑,就是门坎上跨坐着穿红棉袄、戴瓜皮帽的胖小子,就是一幅怎么摇也摇不响的生锈的大铁门环。我们就这样被往事拒之门外了,岁月才是落叶堆积的庭院里隐姓埋名的户主。 ④如今,北京的老城墙几乎全拆了,只剩下孤零零的几座城门楼了。但一出大前门(七十年代我常从一种老牌香烟的商标画上瞻仰),我便恍然有强烈的回到城南的感觉。前门大街是不逊色于王府井的老商业街,譬如全聚德烤鸭店就在这里。 ⑤读书人不妨再往南步行,去琉璃厂逛逛老古玩店和旧书市,你会遗憾无法换一袭灰布长衫踏访,而西装革履很明显会冒犯琉璃厂的温文尔雅。 ⑥城南我最向往的是天桥一带,天气好的时候,街头能看见玩杂技的江湖艺人,当他们终于结束长时间的表演,手端的草帽伸到我胸前,我能不掏几张毛票吗?我简直怀疑他们整整表演了一个世纪,多辛苦呀!一个世纪了,围观的人群在变,但艺人的表情没变,江湖义气没变,世界在变与不变之间。 ⑦城南的白纸坊了,明清两代造纸厂所在地,你能肯定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写在它出产的纸上的?城南有大观园(坐落在白纸坊附近),虽属仿建,但贾宝玉的梦还没醒,多少人还在接着做。 ⑧在城南走得累了,可以随便挑一家挂旗幡的茶馆歇歇脚。老北京爱喝的是茉莉花茶,但对茶具则很挑剔,最好是电影里清末遗老遗少捧的盖碗,旁边有高举大肚铜壶的跑堂殷勤地兑水。我浅浅的呷一口,忍不住左顾右盼:那些提笼遛鸟的八旗子弟在哪里呢?拉二胡的唱小曲的在哪里呢?拉车的骆驼祥子在哪里呢?京腔京韵的城南,怎么读都像一部毛边纸的线装书,像老舍的小说。 ⑨没去过城南,等于没来过北京,城南是北京的另一半。它不代表官方的北京,却象征着民间的北京,土著的北京,老北京。城南的概念贴近于老百姓、公共汽车、大杂院、蜂窝煤、二锅头、祖传的手艺和乡野风味的集贸市场。 ⑩城南是民俗的源泉,城南是平民化的北京,布衣诗人的北京。我恰恰是这样一位怀旧的布衣诗人,我最喜欢骑一辆老牌的凤凰牌自行车,模仿东南飞,恨不得回到汉乐府时代,民歌的时代,背着锦囊的采诗官在寻找陌上桑。回到城南,我就只觉得自己获得民族文化的滋养。诗人啊,咱们还是回民间去吧,否则你的民歌唱给谁来听呢?乡下没有霓虹灯,但城里也没有信天游呀! ⑪城南啊城南,黑白胶卷里的北京,布衣的北京,诗人的北京! 1. 第⑧段中作者用“毛边纸的线装书”来形容城南,体现了城南 、 的特点;又用“老舍的小说”来体现城南 、 的特点。(4分) 2. 作者认为诗人应该回到民间,请根据第⑩段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3. 作者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对城南的浓郁的真情,请以第③段为例,分析作者的真情是如何借具体形象表现出来的。(7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9f2cf58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