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准则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在谈到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谈到听者或和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 “抬”、要“尊”。如提到别人的意见时,往往将其尊称为“高见”,而提到自己的看法时,则称之为“拙见”。 2.称呼准则 "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它指用适当的称呼语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如“王老”“陈师傅”“李大姐”等用以表现对年长之人的尊敬,而“小张”“乐乐”等则表现出对同辈或小辈的亲切。 3.文雅准则 选用雅语,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如在商店里,售货员往往不直接问顾客:"你要买什么?"而是常说:"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4.求同准则 "尚同”"满足对方""赞同对方",即交谈双方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要求。例如,当接到对方的邀请时,我们往往是“恭敬不如从命”。 5.德、言、行准则 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例如: 甲:你真是帮了我大忙啊! 乙:哪里哪里,一点小事,举手之劳而已。 在顾曰国提出的“汉语礼貌原则”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核心准则,因此,其他四条准则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例如: 甲:你送给犬子的礼物太贵重了,这怎么好意思呢! 乙:只是一点小玩意儿,给令郎拿去玩就行了。 无论是在称呼方式上,还是交谈的过程中,始终都保持着对他人的“抬”与对自己的“贬”,夸大他人的好处,而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628bc7ab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