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治法 治法既治疗方法,推拿治法一般指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一》汗法 也称解表法,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有开泄凑理,祛除表邪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害或风热之症,“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治疗的部位和穴位主要是头部的印堂,阳白,太阳,头维,百会;颈部的风池,风府,大椎;肩部的肩颈;背部的风门,肺腧;上肢的曲池,合谷。临床应用时,外感风寒,手法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常用按风池,拿肩颈,揉太阳等。 《二》通法 通法有祛除病邪积滞的作用。‘痛则不通,痛则不通’,故痛症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症,宜用本法治之。运用手法时,要刚柔兼施,常用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如推,拿,搓,按,揉等。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则能通调经络;拿肩井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 《三》下法 也称泻下法,使肠内积滞排除体外,荡涤实邪,攻逐体内积水的一种方法。“实则泻之”,泻者,泻其有余,祛除邪气。为攻逐结滞,通泄腑实的治法,一般用于下焦实症。多选用腹部的神阙,天枢;尾骨部的长强等穴位。常用揉龟尾,清大肠,揉脐及天枢等方法。 《四》和法 也称和解法,是以调和气血,调整阴阳为主要作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气血不和,经络不畅所引起的病症。凡病在半表半里者宜用之,手法应平缓而柔和,频率稍缓,常以摆动类,挤压类,振动类和摩擦类手法治疗。在临床上,“和”法有可分为和气血,和脾胃,舒肝气等三方面。和气血者取四肢背部相关的腧穴和肩部的肩井。和脾胃,舒肝气者取肋部的章门,期门,腹部的中脘和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等穴。 《五》温法 温法主要用于治疗寒症,适用于阳气亏损或暴脱之症候。运用一些温柔的手法,如按,揉,摩,擦,滚等,在一定的穴位个部位上,进行缓慢柔和而又深沉的长时间操作,使之产生一定的热力渗透到组织深部,起到扶助阳气,温经散寒的作用。 《六》清法 又称清热法,有清热降火的作用,使小儿推拿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实热症,虚热证,表热证。“热者寒之”,清法是以清热为主要作用。用刚中有柔的手法,在一定穴位上和部位上进行操作,达到清热除邪的目的。 《七》补法 亦称补益法,有益气补血的作用。“虚则补之”,补者,即滋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凡属虚证皆可应用此法。使用轻柔的手法,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长时间操作,旨在补益正气和使其机能旺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本法适用范围较广,凡功能衰弱,体虚者均可使用。 《八》消法 即消散,疏散之意,散法有活血散瘀,消肿散结,行气导滞的作用,可使气血得以疏通,结聚得以消散,适用于外科痛肿,积聚,气滞胀病等症。“结者散之,摩而散之”。一般以摆动类及摩擦类手法为主,手法要求轻快柔和,操作由缓慢而渐快。临床上对有形或无形的积滞,均可使用本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9ec5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