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为重随笔散文

时间:2023-04-06 13:37: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局为重随笔散文

大局为重随笔散文

大局,一词语出明史可法《致给谏倪某书》。释义为“全面的形势”,即整个局面,非个别或局部。大局意识就是指在对待问题时候,着眼长远,着眼全局,正确的把握大局势的发展方向,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计眼前得失,不计私利,即深明大义,也就是常说的“顾大局、识大体”。

大局为重,是一名成熟的领导者决策必须遵守的原则。

《三国演义》中,东吴兵马大元帅周瑜受孙权重托,领导孙刘联盟,以弱对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名扬天下。但随后,心高气傲的周瑜先是在强攻荆州中,兵败曹仁,身中毒箭留下内伤隐患。接着在计诱刘备招亲中,“赔了夫了又折兵”。最终在与诸葛亮斗智中,不堪接受自己“假途灭虢”之计被看穿,攻取荆州失败,气病交加英年早亡。仔细分析其悲剧的原因,除去诸葛亮计高一筹外,关键于周瑜违背了作为领导者应遵守的大局为重的前提。

赤壁之战后,尽管曹操临时拼凑的八十三万大军付之一炬,但由于其统一的中原后方强力支撑,曹强孙弱的大局并未改变,所以孙刘集团联合抗曹的`方针就无法改变。然而此刻所处特殊领导岗位的周瑜,建功心切,擅自把矛头指向与吴结盟的刘备集团,其屡屡背离大局的所作所为,随时可给东吴带来灭顶之灾。此时,作为东吴集团最高领导人的吴国太、孙权,同其高参鲁肃,虽然统兵打仗并不在行,但其不愧为政治家,始终头脑清醒,对大局洞若观火。尽管孙权从心底也对荆州梦寐以求,对一统天下雄心勃勃。但他们更清楚,决策要服从大局,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因此,尽管他们忌惮周瑜在东吴三军中建立已久的威望,但为收服军心,表面上任周瑜肆意妄为,但在暗中不着痕迹的支持刘备招亲并成功返回荆州,防止周瑜破坏联刘抗曹的大局。

从这个意义说,周瑜之死,从表面上看对东吴最高决策集团是一大损失,实则消除了东吴军事领导集团一大隐患。诸葛先生明知东吴


将士对已恨之入骨,依然敢于只身虎口吊孝,最终有惊无险成功返回,就在于其对东吴最高领导集团一贯坚持大局为重的正确判断。

周瑜去逝后,诸葛亮曾对刘备说“周瑜之智不下我,屡败于我,因为性情所至”。可谓一语中的。

后来的事实一再证明了背离大局为重的行动恶果。接替鲁肃掌管兵马的吕蒙,堪称将才,政治眼光周瑜一样短浅,尽管其利用关羽的骄狂和大意,设计为孙权夺回荆州,立下大功,却不仅未得嘉奖,还迅疾蹊跷的死去,何尝不是东吴对其过激行为逼死关羽,破坏孙刘联盟大局,危及东吴政权生存根本的惩罚。然而,吕蒙虽死,但其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无法挽回。一直遵从诸葛亮提出联孙抗曹大政方针,成就王霸之业、三分天下的刘备,因关羽之死,怒火中烧,意气用事,置大局不顾,不听诸葛亮之劝,兴六十万兵马复仇,被陆逊火烧连营,落了个大败而归的悲惨结局,吴国也战争中元气大伤。刘备死后,尽管再次受命于危难之中的诸葛亮竭力修复吴蜀联盟,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国力不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颓势难以挽回,一代英才出师未捷身先死后,蜀国的灭亡接踵而来。唇亡齿寒,势单力薄的孙氏政权亦难免亡国的悲剧。

运筹帷幄,大局为重。历史教训,犹值警鉴。难怪清末才子陈澹然断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b50fb4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