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家侦探合法化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3-04-22 20:05: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私家侦探合法化可行性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2



私家侦探,源于其英文直译Private Detective。私家侦探,是相对于官方侦探而言的,其更为准确的称谓应是非官方侦探或调查员,一般指的是那些由专为个人提供保卫及调查服务的民间专业人员。虽然,私家侦探也从事案件调查,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私家侦探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行为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其所得的材料能否作为证据尚需由司法机关判断。

作为一个专业群体,私家侦探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并被视为如律师、医生一般的普通职业,他们接受客户委托,利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向社会提供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社会纠纷、经济民事纠纷等层出不穷,法律服务市场细化,以“商业调查所”、“调查公司”或“资讯调查”为名号的私家侦探“灰色”群体也得以发展,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当前私家侦探之

禁止性规则研究

在中国当前的法律框架中,没有私家侦探的一席之地。现行《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基本法律规范将涉及诉讼的案件调查权配置给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并未将有可能侵犯公民隐私、通信等基本公民权利的调查权赋予任何民间组织或个人。也无私家侦探营业范围、从业资质、注侧年审、行为授权、权利义务、责任惩处等方面的规范,甚至“私家侦探”这一名词都没有出现在法律条文中。

首先,在根本大法《宪法>这一层面上,明确规定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住宅安全权利、公民通讯自由权利和通讯秘密权利,任何权利的限制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手续,并由国家司法机关实施。这就堵死了私家侦探所谓的“查询个人电信通讯业务”、“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调查业务”、“婚姻忠诚调查业务”。201 06月,北京东方亨特商务调查中心等5家调查公司的9名“私家侦探”伙同3名来自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三大电信企业的员工,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利,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审。

其次,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家安全法》等所构成的基本法和一般性法律这—层面上,相关条文规定也限制了私家侦探的业务开展。如《刑事诉讼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如《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这些器材包括: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以及其他专用间谍器材。”这就限制了私家侦探的所谓“婚外情调查业务”、“犯罪嫌疑人定位业务”或“债务人追踪业务”等。《刑法》、《治安处罚法》等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私家侦探“核心业务”等都有相应禁止性规定。20081 2月,在沈阳开展的一次集中整治中,发现暴利导致“私家侦探”加强“装备”,几乎所有的调查事务所都有摄像机、偷拍机、窃听器等器材,相关间谍器材的配备明显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

第三,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也限制了私家侦探的发展。中国最早对“私家侦探”提出禁止性规范的是公安部公通字【199391号通知。该通知针对的是1 992年以‘上海社会安全咨询调查事务所”、“成都协力民事事务调查所”为代表开始勃兴的私家侦探群体,明确提出三方面禁止性规定:第一,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各种形式的民事事务调查所等私家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第二,对现有“私家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要认真清理,会同工商行政管


理部门予以取缔,禁止以更换名称、变换方式等形式,继续开展类似业务。第三,要加强对公安系统内部人员的管理教育,禁止公安机关、武警部队的任何单位(包括公安、武警的院校、协会、学会)和个人(包括离退休人员)组织或参与“私家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工作。该通知虽然不属于人们一般认同的法律,但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并未被废止,仍适用于当前相关问题的处理。

外国私家侦探规则之比较研究

在欧美日等国,私家侦探属于非官方情报人员范畴,他们接受客户委托,就客户关心的问题开展搜集情报和调查取证。在这些国家,私家侦探有合法地位,从最初的窥探他人秘密、搜集别人隐私,发展到参与社会、司题调查,甚至参与刑事案件的侦破。私家侦探协助政府进行各种侦查活动,大大提高了案件的侦破率,是政府侦探活动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这些国家中的私家侦探社会地位不次于或仅次于律师,法律认可他们的合法地位,还设定了一系列批准制度、登记年审制度、权利义务和身份保障制度等等。

第一,私家侦探立法模式方面,各国依循不同的理念和思路。美国、意大利等国实行的是“集中规范”模式,美国各州相继制定了《私人保安法》,设立专门性法律对私家侦探进行规范,从开业制度、行业规程,到惩戒制度等,都有相关法律可循。而德国、印度等国则依循了“分散规范”的理念,并无专门法律条文对私家侦探进行规范,对私家侦探的规范隐合于其他

法律规则之中,如其开业规范与普通公司设立基本相同,但对私家侦探的从业人员控制较严格。

第二,私家侦探公司开业制度,欧美日等国各不相同。对私家侦探公司开业的控制,美国较为严格,很多州都规定私家侦探公司在开业前要先得到批准并发给营业执照,由各州的州务部、注册管理部或警察局负责。德国则较为宽松,只要有正当的身份、理由和开业条件,私家侦探公司大都会获准开业。日本私家侦探公司开业制度二战后曾照搬西方国家模式,但其后发展呈现很大不同:私家侦探公司开业只需按照一般程序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不被纳入特种行业管理。

第三,私家侦探的资质管理制度,各国有别。德国私家侦探资质管理非常严格,私家侦探必须加入联邦探员协会,要想加入协会,需经过2年的考察、考核和甄别。法国的资质管理最为严格,申请从事职业私家侦探.不得有前科,没有受过行政纪律处分,从未宣布破产,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持有法国本土或欧共体国家公民身份证和护照,而且需要有关部门出具的职业能力证书,以证明具备侦探专业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对于声誉不好的侦探和侦探公司,给予批评、警告、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的处分。

第四,私家侦探的业务管理制度,各国差别较大。美国许多州的法律都明确规定,私家侦探不享有任何特权,私家侦探从事最多的是对个别社会成员涉及的刑事、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活动。英国法律规定私家侦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委托,就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展开调查,甚至可以到犯罪现场进行勘验、调查,但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和政府机关的案件,不得妨碍警方的犯罪侦查和执法工作。法国严格规定,私家侦探不得以国家或公共权力的名义进行活动,并禁止私家侦探机构使用同国家机构易产生混淆或误认的名称,私家侦探机构的活动仅限于:对客户委托的事项进行跟踪、调查,保护企业的技术不被经济间谍窃取,对委托企业的内盗事件展开调查等。法国的私家侦探不允许携带枪支,不得使用国家警察和国家宪兵所实施的同犯罪作斗争的强制手段。

中国当前私家侦探合法化之 可行性分析


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在法律上承认私家侦探的合法地位,有些国家还设置了专门性的法律来规范私家侦探及私家侦探公司的发展,希冀以此来规范这一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但私家侦探在中国当前一段时间内难以获得较快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阻滞:

第一,我国崇尚秩序的“和合”法律文化传统,排除了私家侦探合法存在的法律文化空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追求“和”,提倡“非讼”“无讼”,以此达成“合”的和谐社会秩序目标。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前的法律价值选择,它们往往更多地关注法律的秩序价值。而私家侦探的急速发展,对利益的无限追逐,再加上良莠不齐的职业操守,则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激发—大批隐性的社会纠纷,无助于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这种法律文化传统将在相当长-段时间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法律,私家侦探的存在面临着强大的法律文化打压。

第二,中国司法权力构造因素,排除了私家侦探合法存在的权力空间。在当前中国的“职权主义”司法权力构造中,司法权力主要配置给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等国家机关,以侦查权为核心的案件调查权由国家机关严格控制;作为法律专家的律师,以其专业知识和律师事务所平台展开某些调查活动,除此以外的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案件调查,更不得使用限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隐私权利的强制手段。私家侦探的业务展开离不开特定调查手段,而这些手段多多少少会限制被调查公民的权利。若“职权主义”司法权力框架没有根本变化,则中国私家侦探就难以获得合法地位。

第三,我国当前“私家侦探”的整体素养极低,严重危害了这一行业合法存在的道义土壤,使得私家侦探难以获得民众和官方的双重认同,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经济繁荣,民事经济纠纷日益增多,不正当竞争调查、侵犯知识产权调查、员工诚信度调查和婚姻忠诚调查等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WTO的深度融合也使得平克顿侦探公司、克罗尔联合、罗思国际等高水平的外国私家侦探公司渗入中国。但整体而言,中国当前的私家侦探性质机构的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极低,收费任意,专业素质较低,调查方式下滥,职业道德低下,因雇请私家侦探引发的刑事案件、经济民事纠纷不断,使得这一行业已经成为“窥私者”的代名词。民众对私家侦探的认可度较低,甚至普遍较为反感,使其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官方的合法认可。

第四,我国当前的正规法律服务业获得较大发展,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获得较大提升,这也压缩了私家侦探合法存在的空间。—方面,中国法律教育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在各行各业中从事相关法律服务;各种类型的律师事务所也已走入普通乡镇街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急速增长的法律调查服务需求所带来的压力。另—方面,随着各种法律宣传活动的进行,民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维权意识、证据意识都有所增强,自行维权能力得到提升,再加上国家司法机关公力救济水平的提升,使得民众向非法私家侦探寻求帮助的可能性降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ac6f721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22.html